書香陣陣 ✐2016-06-01

論語析讀(二九)

“溫故而知新”與“心意更新而變化”

石衡潭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2.11)

注釋

  溫:“尋也。”(何晏.集解)取尋繹之意。“溫燖”(皇侃.論語集解義疏)。“溫故而知新”謂“溫,讀如燖溫之溫,謂故學之孰矣,後時習之,謂之溫”(鄭玄注.禮記.中庸)。古論作“尋”,為“燖”之省文。燖,古文寫作“燅”。
“燅,於湯中瀹肉也”(說文解字)。“若可尋也”云“尋之言重也,溫也。”(服虔注.左傳.哀十二年)。“溫,煗也”(廣雅釋詁)。人於所學能時習之,故曰溫故。

  故:“故,謂所學已得之事也”(皇侃.論語集解義疏)或解作“古”,先王之道。“故,古也,六經皆述古昔稱先王者也。”(劉逢祿.論語述何

  新:“謂即時所學新得者也”(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尋繹故者,又知新者,可以為人師矣”(何晏.集解)。

“所學已得者則溫燖之,不使忘失,此是月無忘其所能也;知新,謂日知其所亡也。若學能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此乃可為人師也。孫綽云:‘滯故則不能明新,希新則存故不篤,常人情也。唯心耳秉一者守故彌溫,造新必通,斯可以為師者也。’”(皇侃.論語集解義疏
“韓曰:先儒皆謂尋繹文翰由故及新,此是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者。吾謂故者,古之道也。新,謂己之新意,可為新法。李曰:仲尼稱子貢云‘告諸往而知來者’,此與溫故知新義同。”(論語筆解
“言學能時習舊聞而每有新得,則所學在我而其應不窮,故可以為人師。若夫記問之學,則無得於心而所知有限,故學記譏其不足為人師,正與此意互相發也。”(朱熹.論語集注

對讀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馬太福音10:24)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憑着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馬書12:1-3)

解析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清楚地知道生命的有限,知識的無涯,所以,他並不那麼鼓勵追求知識。孔子則不然,他採取的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態度。他認為一個人若鞏固已知,開拓未知,這樣日積月累,就會有所進步,並且可以稱為人師。這其實是人看待知識與生命的兩種方式與兩種態度。不一定有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一體之兩面。莊子從保存自然生命的角度,反對對知識的過度追求;孔子則從精神生命角度,鼓勵人不斷向前。而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溫故並不能絕對地保證知新,尤其不能保證這種新知是絕對正確的。更重要的這種求知,不能帶給人真正的生命。當然,不求知也只能保全自然的生命,也還不一定就能保全。所以,在某個時刻,或者說在某種臨界點上,放棄求知是明智的。但如果沒有孜孜不倦的求知,人也不可能達到臨界點。最好的方式,是將二者結合起來。當求則求,當止則止。而且,我們所追求的不應該僅僅是關於世界和事物的知識,還要有關於生命,永恆生命的知識。關於這點,聖經說得很清楚。
  關於溫故而知新,楊樹達先生說過一句話,頗耐人尋味:

“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其人必庸;不溫故而欲知新者,其人必妄。”(註一)

現在社會上,這兩種人都很多。前者奉前人話語為圭臬,尋章摘句,孜孜矻矻,不敢越雷池一步。今天的許多儒學人士就是如此,復古惟勤,新知甚少。教會中這樣的人也不少,他們的故並非聖經,而是某種傳統或習慣。他們生怕有半點改動與變化,拒絕瞭解新事物與新現象,也不願採取新方法與新途徑。這樣,就耽誤時機,浪費恩典。後者惟新為務,惟齊是瞻,甚至語不驚人死不休,但實際上,沒有根基,轉眼就被人遺忘。這種狀況在學術界和教會中也都存在。二十年代,容庚先生在批評甚囂塵上的疑古派時說:

“方今學風,喜歡疑古,於古人的制度文物學說無所不疑,哪知意念一偏,萬物紛錯,隨而轉變,所謂看朱成碧,最是學者一大毛病。胡適之先生述學,用敏銳的眼光和審慎的態度來批評古人,故所得的成績很不錯。流弊所及,後生學子,於古書未嘗深造,輒逞其私智,就主觀所得隨意抄錄,加以評騭,愚己惑人,以為獵名的工具。”(註二)

這說的是昔日學術界,而當今教會中的表現是:追求一些能夠立竿見影的新方法。近年來,一些靈恩醫治,內在醫治和婚姻與親子教育講座的盛行都與此相關。當然,這類醫治與講座中也有符合聖經的,但其中還是有相當部分是借用了聖經的詞句,而實際兜售的是一些世俗心理學的東西。這種新東西,即使有一定效果,也可能會把人們的注意力從聖經上轉移開,使人們不願意按部就班日復一日地研讀聖經,而喜歡從另外地方去尋找捷徑。其實,對於一個真正明白聖經的人來說,只要運用聖經的原則與道理,生活中的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為甚麼呢?因為這個世界是故,是舊,從故舊的世界不能絕對地開出新的東西,只能得到古舊物品的重新排列。更何況這個世界在撒旦的掌控之下,也被人類的罪所污染了。真正新的東西來自於神。當人仰望神,順乎聖靈的感動時,神會引領人,啟示新知。沒有神的啟示,人不僅不能獲得新知,就是故舊的知識也是殘缺的。人對神話語的領受也是一樣,不能認為你就完全掌握了,抓住了,不用再學習了。神的話語是活潑常新的,人的處境也變動不居。人若要將神的話語運用到生活實際之中時,就必須要自己的心意隨着神的心意而更新變化,即要敏銳地感知神,跟從神。既要用全部的理性去努力明白神話語的含義,又要用美好的靈性順乎神當下的帶領。就如同保羅所說的:“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哥林多前書14:15)。此處的悟性:希臘文是nous,在英文中翻譯為mind或understanding,指知識和思想,理性。就是說,這二者並不相悖,而是並行,相輔相成。還有,我們不管怎樣努力學習,都不會超過我們的先生與主人—耶穌基督,所以,我們一直要心存謙卑,也要時時尋求祂的帶領。(下期續)

(註一)楊樹達:積微翁回憶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129頁。
(註二)容庚:紅樓夢本子問題質胡適之,俞平伯先生,載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週刊,第5期(1925年11月11日)。

翼展萬里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寰宇古今

繆素筠 ✍于中旻

藝文走廊

神的榮耀(七)榮耀的復活 ✍凌風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大峽谷日出 ✍郭端

談天說地

生死大事:養生與送死 ✍亞谷

書香陣陣

一本影響我最深的書 ✍靈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