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14-07-01

論語析讀(六)

“吾日三省吾身”與“唯獨得罪了你”

石衡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1.4)

注釋:

  曾子:孔子學生,名參,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為孔子晚年弟子。
  三省:三,指多;省,音xǐng,省察。三省:多次,反復省思。另一解,從三方面省察自己。兩種解釋也可以結合起來,每天多次從三方面省察自己。
  信:

“信,誠也。從人,從言。”(說文解字.言部)
“信,申也。言以相申束,使不相違也。”(釋名.釋言語)
“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1.7)

  傳:有兩種解釋。一指師所傳授於己者;一指己所傳授於他人者。

“傳,謂受之於師。”(朱熹.論語集注

取前一義;

“凡有所傳述,皆必先習,後乃可傳,豈可不經先習而妄傳之乎?曾子言:‘我一日之中,每三過自視,況複凡人,可不為此三事乎?’”(皇侃.論語集解義疏
“何曰:‘傳不習乎,言凡所傳之事,得無素不講習而傳之乎?’”(何晏.論語集解
“曾子三省,皆指施於人者而言,傳亦我傳於人。傳而不習,則是以未嘗躬試之事而誤後學,其害尤甚於不忠不信也。”(郭翼.雪履齋筆記
“己所素習,用以傳人,方不妄傳,致誤學者,所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焦循.論語補疏

都持後一種解釋。

“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傳,謂受之於師。習,謂熟之於己。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之本矣。而三者之序,則又以忠信為傳習之本也。”(朱熹.論語集注
“第一章言學以合群,然合群之道必在仁,而久積爭殺不能達仁,則當明孝弟以先之,孝弟者人群之本也;久積作偽不能致仁,則當主忠信以變之,忠信者人心之本也。此孔子之道,而有子,曾子傳之。論語特以孝弟忠信繼學與仁,此其開宗明義者也。忠信者,誠也。人道之有忠信,如穀之有種,如水之有源。苟無忠信之心,如剪采為花,非不美觀,究無真采;如堰水為陂,非不汪洋,應時枯竭。故一切治教,皆以忠信為基,有忠信乃有治教,無忠信則治教立亡矣。一人忠信之至,則可感天人貫金石,雖大同之世亦不過講信修睦,人人忠信而已。故人道始於忠信,亦終於忠信。”(康有為.論語注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論語.子路13.19)
“曾子曰:‘君子攻其惡,求其過,彊其所不能,去私欲,從事於義,可謂學矣。君子愛日以學,及時以行,難者弗辟,易者弗從,-唯義所在。日旦就業,夕而自省思,以歿其身,亦可謂守業矣。…君子既學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習也;既習之,患其無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貴其能讓也。君子之學,致此五者而已矣。’”(大戴禮記.曾子立事)
“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國語.魯語下)

對讀:

“(大衛的詩。)耶和華阿,我的心仰望你。我的神阿,我素來倚靠你;求你不要叫我羞愧;不要叫我的仇敵向我誇勝。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惟有那無故行奸詐的,必要羞愧。耶和華阿,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將你的路教訓我。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因為你是救我的神;我終日等候你。”(詩篇25:1-5)
“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我是在罪孽裏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你所喜愛的,是內裏誠實;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求你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塗抹我一切的罪孽。神阿,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詩篇51:1-11)

解析:

  人要不斷省察自己,說明人是容易犯錯的。這也表明儒家對人性的警惕。曾子的省察是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心或良心。“為人謀”及“與朋友交”都是指與現在的人打交道,貴在忠與信,參閱學而1.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這一節的重點還是講忠信,是從正面說,學而1.3反對巧偽,是從反面講。人能夠面對自己的良心,已經很不錯了,但良心並不是絕對可靠的。人的心多少會偏袒自己或者自己所親近與喜歡的,不可能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所以,人還要借助於傳統。“傳不習乎”就是指對傳統的態度,與傳統的關係。國語.魯語下:

“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

儒家強調對傳統的繼承,孔子說自己是“述而不作”。另一層含義是:對於所要傳授給弟子的東西,自己是否好好溫習了,真正實踐了。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這是不大可能的。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讓別人去做,也是違心,強人所難。當然,不管是繼承傳統,還是教授傳統,如果此傳統只是人的傳統,也還是不牢靠的。
  基督教也是講傳統的,特別是天主教與東正教,他們把前七次大公會議決議通過的信經與教義視為與聖經等同重要,新教比較注重聖經,視聖經為唯一信仰權威,但對聖經的認識與理解,也是有一個傳承與傳統。美國的華裔神學家陳佐人教授說過一句很精彩的話:

“The good tradi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God is the living faith of the dead. Those bad and unbiblical tradition is the dead faith of the living.”
(合乎聖經的好傳統,是死人的活信仰;不合乎聖經的壞傳統,是活人的死信仰。)

唐崇榮牧師也認為,傳統中最重要的有兩點:

“第一,神所引導的;第二,合乎聖經的。凡是聖靈引導而合乎聖經的傳統,一定要持守,而且要再傳下去。相反的,如果不是上帝引導的,又是違背聖經的,不論它有多大的歷史價值,我們都應當丟掉,因為那會使教會進到危機的階段裏。”

  聖經中的人物不僅要面對自己的良心,而且面對神,這是更為重要的。人要在神面前省察自己的過犯,承認與悔改自己的罪。因為神就像一面潔白無瑕,晶瑩透亮的鏡子,人可以完全地照見自己,包括優點與缺欠,長處與短處,甚至細微隱祕的東西也一無遮欄,統統顯露。

“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當大衛向神發出如此呼喊時,神對他變得如此真實,罪也一樣歷歷在目。他認識到自己惟獨得罪了神。人的一切罪是從違背神開始的,最終結果是得罪了神。他要在神面前承認自己一切的罪。承認自己實在破壞了約!從而失去與神真實的相交。他現在是在立約的界限以外,他基本的罪是輕蔑神的慈愛,轉身不順從神給他的生命引導。
  大衛也向神祈求,求神赦免自己的過犯罪孽,求神重新給自己正直的靈,也求神來引導前面的路。大衛堅信:

“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詩篇25:12)

可見,聖經中人物反省的方向與面對的對象與儒家有所不同。(下期續)

翼展萬里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點點心靈

秋之篇 ✍湮瀅

寰宇古今

落花生先生和落花生總統 ✍史述

點點心靈

永墜愛河 ✍余卓雄

藝文走廊

蝸廬 ✍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