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心靈 ✐2014-02-01

婆婆與媳婦

陸國城

 

  聖經路得記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以色列]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着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裏。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他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在那裏住了約有十年。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他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他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於是他和兩個兒婦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要回猶大地去。拿俄米對兩個兒婦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罷,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於是拿俄米與他們親嘴,他們就放聲而哭,說,不然,我們必與你一同回你本國去。拿俄米說,我女兒們哪,回去罷,為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麼;我女兒們哪,回去罷,我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說,我還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們豈能等着他們長大呢,你們豈能等着他們不嫁別人呢;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兩個兒婦又放聲而哭,俄珥巴與婆婆親嘴而別,只是路得捨不得拿俄米。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他本國,和他所拜的神那裏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罷。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裏去,我也往那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那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那裏死,我也在那裏死,也葬在那裏;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拿俄米見路得定意要跟隨自己去,就不再勸他了。”(路得記1:1-18)

  從此之後,婆婆與媳婦相依為命,路德在田間拾取遺落的麥穗,帶進城去,與婆婆度日,所剩的也給了婆婆。盡自己的孝心侍候着婆婆。後來,路德聽從婆婆的安排,讓波阿斯娶了路得為妻,與他同房,耶和華使她懷孕生了一個兒子。鄰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這俄備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衛的父。路德就是以色列大衛王的曾祖母。
  路德是一個外邦女子(摩押人),三千年前以色列人歧視外邦人。她的感人之處在於對婆婆的一片忠心,毫無私心的去照顧一位連遭喪夫喪子之痛的婆婆,她勝過許多以色列人的婦女,“愛人如己”的精神表露無遺。


路得向婆婆拿俄米表示要一生跟從
Ruth Declares her Loyalty to Naomi, 1614
by Pieter Lastman, c.1583–1633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着呢;他的價值遠勝過珍珠;豔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箴言31:10,30)

  在中國寧波,有一位兒媳婦暴打婆婆,兒子卻在一旁袖手旁觀。你信嗎?因為最近,有一段“寧波兒媳婦暴打老娘”的片段引發了憤怒。片段中一位兒媳婦拿着雨傘打老人,旁邊的丈夫不僅不拉,還幫着一起責駡。傘被打爛了,老人的哀嚎和痛哭,也把人的心撕爛了。遭暴打的原因是這位母親她不是很會燒菜,因此,經常因為做的菜不好吃而遭到兒子的謾罵。某一天兒子去一個朋友家吃飯,朋友燒的菜比她母親做的更難吃,可餐桌上還是興高采烈,並無半點埋怨之聲,為甚麼?為甚麼總是對於自己最親的人過分苛刻,為了此事兒媳婦就能暴打婆婆嗎?媳婦對照一下路德吧!
  俗語說:“婆媳親,全家和”。這話有雙重涵義。其一是說婆媳關係融洽與否直接影響着整個家庭中其他人際關係;其二是指婆媳關係是家庭內部人際關係中最微妙,最難處的一種關係。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一點也不差,婆媳關係更是如此。

  有媳婦說:“我結婚前,媽媽就不斷地叮囑我,在婆婆家可不像在自己家裏,做事情不要太任性。所以,我過門以後在婆婆家做事處處小心。自己覺得已經很累了,可有時還會被婆婆說上幾句,心裏頗不是滋味。我當時總是想:‘我又不是你的孩子,你怎麼能這樣說我呢?一點兒都不給我面子。’”
  還有的媳婦說:“人老了自然喜歡回憶往事,我的婆婆就是這樣。婆婆是個沒受過多少教育的家庭婦女,總是喜歡嘮嘮叨叨。我這個媳婦也挺喜歡說話,因為總是聽她嘮叨,發現和我的妯娌比起來,婆婆好像更喜歡我。所以,不要嫌婆婆嘮叨,如果你能耐心地聽婆婆訴說往事,她可能會視你為知己,更重要的是可能還會讓你有意外收穫,讓你知道丈夫不曾向你提起過關於他的經歷,你能更瞭解丈夫的性格淵源。”
  “我曾經害怕與婆婆發生矛盾,而採取我行我素的方式,後來我發現這種態度本身就是個錯誤。因為兒媳婦的這種行為方式,會讓婆婆感到很不舒服。丈夫因此也對我有意見,覺得我看不起她的母親。後來我就改變了戰術,對任何無所謂的事情,我都站在婆婆一邊,丈夫自然是沒有意見。我經常當着家人的面,稱讚婆婆菜燒得好並向她求教,稱讚她新買的衣服好漂亮,好得體。她會覺得和你的心理距離拉近了。其實,在很多時候,確實是婆婆做事情做得比較好呢!在我孩子小的時候,婆婆很願意幫我帶孩子,她覺得她帶孩子確實是很有經驗,很棒的。這令她很有成就感,我也樂得省事了。”
  “我孩子小的時候,是在婆婆家裏長大的。每次回去看孩子的時候,我都會買雙份的禮物,一份給孩子,一份給婆婆。雖然不能彌補婆婆帶孩子的辛苦,但是小禮物能夠表達我的情意,讓婆婆很欣慰。後來我把孩子接回來了,但是每次回家,我仍會給婆婆買一點小禮物。禮物並不需要很貴重,太貴重她還會覺得你很浪費。所以我都是選一些比較實用的禮物送給婆婆,比如衣服,鞋子甚麼的。一份小小的禮物會讓她覺得,你是把她放在心上的。”

  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婆媳關係處理得好,婆婆和媳婦各自“愛屋及烏”—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關係就會融洽。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婆媳之間會出現衝突,甚至成為僅次於婚外情之破壞夫妻感情的殺手。婆媳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家庭關係,它既不像夫妻那樣有親密的姻緣關係,又不像母子那樣有穩定的血緣紐帶。它實際上是一種通過兒子,丈夫這個特定的雙重角色,而發生的間接“血緣—親緣”關係。把婆媳關係比作“天敵”。在婆婆的情緒裏面,多少認為兒子把愛分給了別人,“媳婦正在與自己爭奪兒子的愛”;媳婦則認為丈夫應該愛她,應該從母親的愛裏獨立出來。為了避免矛盾,婆婆應該注意甚麼?首先,婆婆要做好“母子斷奶”。從心理的角度看,不健康的母子關係是導致“婆媳關係”問題的關鍵。如果依照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健康的母子關係要經歷“兩次斷奶”—生理斷奶和心理斷奶。在兒子青少年時期,母親就應該做好心理斷奶工作。但是,傳統的許多觀念,譬如說兒子要光宗耀祖,母親總是認為兒子很辛苦,一直把兒子當作孩子般看待並照顧。母親要接納兒子長大了,不要過多地參與。
  其次,對媳婦的期望不要太高。畢竟自己與媳婦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不可能要求媳婦在情感上像女兒對媽媽一樣對待自己,她能在理性上尊敬並適當孝敬自己就不錯了。
  兒媳應該注意甚麼?首先,媳婦要調整好心態,不要把丈夫據為己有;其次,要理解丈夫。因為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國家,要明白母親在他心目中的分量。無論老公多麼愛你,你也無法替代他母親的分量。而且,你只可以成為他的太太,不可以替代他的母親。同時,當與婆婆有矛盾時,千萬別犯與婆婆“爭奪老公”的“低級錯誤”。同時,還要理解婆婆的失落感。婆婆在退出兒子的主要生活圈以後,常常會產生“空巢綜合症”(Empty-nest syndrome)。要經常陪丈夫和孩子去看看婆婆,不要干預丈夫去看婆婆,因為即使你阻止,兒子也會偷偷地去看母親的。

  所以,不要治標不治本,老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在我們的靈魂深處不解決善與惡的界線,永遠也無法解決婆婆與媳婦的關係。路德之所以有如此的優良品德,高尚修養,是因為,她的心中有神,路德對她婆婆說:

“你往那裏去,我也往那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那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路得記1:16)

他們的婆媳關係,完全建立在神的基石上,路德甚至對她婆婆說:

“你在那裏死,我也在那裏死,也葬在那裏;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路得記1:17)

路德向神起誓:“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這種忠心與愛心既完全又堅定,毫無虛假,是值得天下婆婆,媳婦效法的。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又見櫻花 ✍亞谷

寰宇古今

說真話的華拉 ✍史述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彩葉草,洋紫蘇 ✍餘暇

談天說地

中國啟蒙與反教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復活主的三現 ✍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