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13-09-01

愛自己?愛愛情?還是愛…

—趙薇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石衡潭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以來,十分火爆,不到一週,票房已超過三億,更是出現一邊倒的好評如潮。這裏有青春的單純,率真,激情,奔放,也有青春的魯莽,迷茫,錯誤,悲傷。人們通過這部影片來感受青春,懷念青春,慨歎青春,思考青春,很多人在片中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和同窗的身影,那些熟悉的生活場景與畫面更讓不少人仿佛回到了過去。當然,青春最重要最動人心弦的主題還是愛情。儘管影片中每個人的愛情際遇與歸宿各不相同,而女主人公鄭微後來則一言以概之:“我們都應該慚愧,我們都愛自己勝過愛愛情。”這可以說是全片的點睛之筆,也是編導品評人物的標準尺度。
  應該說:人人都最愛自己,或者說人人都是自私的,只是表現方式有別而已。對於林靜來說,他的自私表現在狹隘。知道了父親與鄭微母親的姦情後,他心中的道德豐碑轟然倒塌,隨後,他不僅疏遠了父親,連與鄭微這份情感也毅然斷絕了。而當他想要回轉時,鄭微與陳孝正已經在熱戀之中了。天上掉下來的施潔更讓他卒不及防,不知所措,接着,就一步步被她的情感攻勢所擊破,最後陷入一張掙不脫甩不掉的網中。這不能不說與他的責任感與意志力很不成熟密切相關。若不是愛情,應該斷然拒絕,不是外表的激烈,而是心底的淡然;若是日久生情,就應該好好珍惜,不離不棄,而不是嫌棄與折磨。
  趙世永也是沒有責任能力的,他的自私表現在懦弱。同情一個不受關注的女生,卻因此而突破男女之大防,女生懷孕後,他卻只會抱着女友阮莞的腰痛哭,而拿不出任何解決方案,最後,還是由阮莞出面來了斷。後來,面對阮莞的懷孕,他又同樣地表現出驚慌失措,讓阮莞痛到心底,無奈言別。儘管他已經事業有成,可仍然擺脫不了父母的牽制,精神上遠未真正獨立。當阮莞即將成為別人的新娘時,他又想重溫舊情,結果令阮莞死於非命。可以說,他從來沒有好好珍惜這份愛情,也就從來沒有好好擁有和享受它。他擁有的只是虛幻。就是他對於阮莞之死所表現出的悲痛與憂傷,也不會持續多長時間。
  陳孝正是這些男生中最優秀的,也是最有責任感的,可恰恰又是最自私的。這種自私是骨子裏的,不到一定時刻還顯現不出來。這就是他的“一釐米”人生哲學:“我的人生是一棟只能建造一次的大樓,我必須讓它精確無比,不能有一釐米差池。”他的確憑着堅強的毅力,勤奮的學習,朝着自己設計的目標邁進並且最終實現了,可他卻失去了誠實,正直和刻骨銘心的愛情。“在男人的世界裏,女人其實只是一片點綴的白雲,他偶爾會讚歎它的無暇和美好,也會對它留戀,但決不會為了它而放棄浩瀚的天空。”應該說,在他這樣的年齡要做到在事業與愛情之間的完美平衡,的確要求太高,可是難道出國與愛情真的就是熊掌和魚肉,不可得兼嗎?我想還是責任感與意志力出了問題,是自我出了問題。我們對自己都無法相信,所以就不敢承諾未來。影片最後安排了陳孝正向鄭微的回歸,他說不是要再拾舊情,而是要重新追求,影片也暗示了一種美好的前景。可是我想,現實生活中,恐怕只有極少數的人才會如此幸運吧。

  鄭微是體現了“不愛自己而愛愛情”這一精神的。在愛情中,她從來都是傾情投入,義無反顧,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對林靜如此,對陳孝正也一樣。“總有一天,會在他的心中插上我的五星紅旗。”她既敢愛敢恨,同時又拿得起也放得下。儘管陳孝正絕情而去,黎維娟等同學也為她憤憤不平,她卻不以為然。“我吃了甚麼虧?誰拿槍逼着我了,別跟我唧唧歪歪的說吃虧,沒誰逼良為娼,這事就圖個你情我願。我願意傻,他願意走,誰也不欠誰的…即使他走了,我那幾年的快樂也不可能餵了狗。”經過幾次愛情的挫折,她終於認識到:“曾經我們都以為自己可以為愛情死,其實愛情死不了人,它只會在最疼的地方紮上一針,然後我們欲哭無淚,我們輾轉反側,我們久病成醫,我們百煉成鋼。”畢業後,她在工作和事業中找到了價值與自信,她也能夠駕馭自己的情感了。面對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陳孝正,她能夠不卑不亢,把持自己:“陳孝正,我們一起度過了青春,誰也不虧欠誰的,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而當渴望有個家的她知道林靜的情感經歷後,也能夠收拾心情,毅然退卻。她認為施潔就是一個“不愛自己而愛愛情”的人,她應該收穫這份愛情,而非自己,她絕不能跟施潔去爭奪之。
  “不愛自己而愛愛情”思想最完美的體現還是阮莞。她總是善良為懷,體諒他人。對同室女友如此,而所愛的人更是這樣。趙世永讓別的女子懷了孕,這樣大的錯誤,她不僅承擔下來了,而且還替他處理了。很快就要成為別人的新娘了,還不忘要去安頓趙世永這顆尚未平靜的心。最後,可以說,她是為愛情而獻身的。

  黎維娟則是一個很實際很功利的女生。她自己家境不好,所以嚮往一份殷實的生活,不像其他同學那樣夢想愛情,揮霍青春。她很理性地終結了考大學期間所產生的一份情感;她也一度看好陳孝正,可看鄭微來勢兇猛,也就知難而退;後來,她似乎如願以償,嫁入豪門,只是還要做兩個半大不小調皮孩子的後媽,自己的孩子則還在計劃之中。
  影片中唯一一個“不愛自己而愛愛情”的男生是張天然。他表面上張揚開朗,大不咧咧,暗地裏卻還是有俠骨柔腸,琴心劍韻。他一直暗地裏定期給阮莞送花,即使他知道她已經名花有主。即使阮莞已經香消玉殞時,他也仍然來到她墓前獻上鮮花一束。對逝去之人的情感是不求回報的,也是最為真摯的。
  可是,難道“不愛自己而愛愛情”就是最高境界,人生終點?對此編導自己也懷疑。正如鄭微在看阮莞最後一眼時所說:“阮莞,你是全世界最蠢的傻瓜!我不會為你哭的!你為一個小男人死得太不值了!你一輩子只有那麼點兒為愛情犧牲的出息!你目標達到了,你滿意了吧?你會讓所有愛你的人恨你的!你對不起大家!這世上除了愛情還有別的呢!你太自私了!我看不起你!”
  張天然,這樣一個被編導視為純情的男生,其實在愛情上很缺乏勇氣與膽魄。既然真心地愛一個人,就要奮力地去爭取,而不是退縮隱忍。如果他積極大膽一點,他與阮莞的命運或許可以改觀的。“連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可以擁有,所以注定得不到。”
  “不愛自己而愛愛情”的境界似乎比“愛自己”高一點,可仍然是一種愛自己,是一種自私,只不過隱蔽一些,含蓄一點。所謂愛愛情,愛的是自己的愛情,或者說愛的是在愛情中的自己,不管這種愛情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我愛的不是他,而是我對愛情的想像。”這種愛常常是一種自憐自愛。若再把所愛的對象昇華美化,並對之頂禮膜拜,那他或她就成為了這個人的偶像。阮莞之於張天然,林靜之於施潔就是這樣。這不是真正的愛情,更不是崇高的情感,這是偶像崇拜。其結果可能是耽誤了別人,也損害了自己。人需要看自己和別人合乎中道,不要俯視,也無須仰觀。因為都是按照神的形象與樣式所創造的。
  影片中真正有點超越愛自己和愛愛情模式的人是曾毓。她曾經是陳孝正的準女友,從內心來說她也是愛陳孝正的,只是陳孝正把這種情感化為了友情。儘管鄭微橫刀奪愛,曾毓還是心繫陳君。在畢業之際,她把好不容易得到的公派留學的名額讓給了陳孝正。這是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當然,她也有與陳孝正重歸於好的心願,但她並沒有以此為前提。至於她有沒有對鄭微的報復之念,那就不得而知了。影片最後讓她和許開陽結成了一對,多少有些突兀。她的理想應該更高遠一點吧。

  只有朱小北的故事似乎與愛情無關。這是阮莞之外另一個殘酷青春的例證。她為捍衛尊嚴而被開除了學籍。她靠姐姐開包子店供學費,自己也常常去給姐姐幫忙。雖嘴上說不在乎同學是否知道這事,但她對觸犯尊嚴的事情還是特別敏感的。小超市店員懷疑她偷了東西並強行搜身,這的確是對她極大的侮辱,不過,她的處理也太不冷靜了。這可能是長期被人忽視之後的一次總爆發吧。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孫志剛的身影。社會的進步往往是以某些個體的受害與犧牲為代價的。儘管朱小北還算有一個比較不錯的結局—青少年智力開發培訓師,但她卻把大學青春歲月排除在記憶之外了。
  “愛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聰明人還是笨蛋,愛上了,都成了飛蛾。誰都知道飛過去會成為飛灰,但那又怎麼樣,百年之後,不管燃燒過與否,我們都將成為塵土。”這是年輕人的愛情宣言。這種豪情是令人感佩的,它也道出了部分真理—我們的身體都將成為塵土。但它沒有說出另一半,他們也還不知道另一半:我們的靈魂會永垂不朽。讓我們的身體歸於塵土吧!可靈魂去向哪裏,卻不得不好好思量。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翰福音3:16-18)

只有知道最終結局的人,才會真正勇往直前;只有找到愛的泉源的人,才能真正去愛去生活。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轉變的危機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凌風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下雪了 Let It Snow ✍郭端

寰宇古今

吾哥窟(上) ✍國樑

藝文走廊

安然躺下睡覺 ✍小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