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心靈 ✐2013-02-01

心想未必事成

陸國城

 

  “心想事成”,意指“心裏想到的,都能達成”。如果我們心裏想的都能成為事實的話,我們努力,奮鬥還有甚麼意義呢?有心想事成的事實,但僅憑“心想”未必“事成”。堅持信念才是“事成”的動力。
  信念,是蘊藏在我們心中的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信念讓我們勇敢,讓我們無畏地去面對生命的艱難困苦,人生的風風雨雨,命運的潮起潮落。信念讓我們堅守,堅守着一份真情,堅守着生命的摯愛,堅守着相互的內心,堅守着純潔的靈魂。信念的力量,在於即使身處逆境,亦能幫助你揚起奮鬥的風帆。信念的偉大,在於即使遭遇不幸,亦能激勵你激起生活的勇氣。一個人的信念既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積極的信念會使人樂觀向上,朝氣蓬勃;消極的信念會使人退縮畏懼,喪失鬥志。從信徒的信念系統來看,信就是

“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是愛祂;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並且得着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彼得前書1:8-9)

  事實上,在每種追求中,能為成功作保證的,與其說是才能,倒不如說是不屈不撓的意志。意志力可以定義為一個人性格特徵中的核心力量。概而言之,意志力就是人類本身的信念,意志是人行動的動力之源。真正的希望以意志為基礎,而且,它就是使現實生活絢麗多彩的希望。一個人如果下定決心要成為信上帝的人,或者下定決心要作成甚麼樣的事,那麼,意志或動機的驅動力會幫助他心想事成,如願以償。否則的話,心想也只是一種幻想。
  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第十四)意即: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自己。有聖靈充滿的人,做事,不是為了討好別人。因此,當面對別人對自己毀譽的時候,也就可以泰然處之;因為不為求榮譽,當然也就不怕別人的詆毀。以寬恕的心態來對待別人,所以,不求全責備-當自己不被別人瞭解的時候,希望被瞭解,卻不責怪別人的不瞭解。如果不能瞭解別人,首先是不瞭解自己。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才德修養不夠,致難以寬容地對待別人;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自己誤解別人,由此而產生評價失誤。所以,不必因為別人不瞭解而憂傷埋怨,但是應該學會瞭解別人。

“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馬太福音23:12)

  所以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這句話就不要愁別人不知我,只愁我自己無能。這個道理好像人人都懂,不過做起來就比較困難。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發牢騷說領導如何不理解他,讓他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反過來我們卻很少聽見有人說不怪別人,都怪他自己能力太差。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甚麼呢?主要在於人們沒有真正認清楚自己的心靈的重要性。
  心想事成並非難事,但也並非事事而成。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各書2:26)

我們做任何事情,不是靠我們自己的能力,而是靠神的旨意。靜靜的心裏,都有一道最美麗的風景。儘管世事繁雜,心依然,情懷依然;儘管顛簸流離,腳步依然,追求依然;儘管歲月滄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守住最美風景,成為一種風度,寧靜而致遠;守住最美風景,成為一種境界,悠然而豁達;守住最美風景,成為一種睿智,淡定而從神而來。

“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翰福音6:38-40)

心想事成並非難事,一切都在神的掌控之中。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10:23)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寰宇古今

閒話鴕鳥 ✍曲拯民

談天說地

一同為真理作工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希望與記憶 ✍于中旻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威尼斯印象 ✍郭端

談天說地

推雅推喇教會:拒斥異端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