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12-10-01

還有比國家利益更高的目標嗎?

—戚健電影《天狗》

石衡潭

 

“人在列邦中要說,耶和華作王,世界就堅定,不得動搖。祂要按公正審判眾民。願天歡喜,願地快樂;願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願田和其中所有的都歡樂!那時,林中的樹木,都要在耶和華面前歡呼。因為祂來了,祂來要審判全地,祂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祂的信實審判萬民。”
(詩篇96:10-13)

  戚健電影天狗是2006年上海電影節上唯一獲獎的國產影片,它可能代表着當今主流電影的一種走向。這的確是一部值得稱道的電影,它走出了一般主流電影的模式,把一個頌揚英雄的大路題材演繹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又細緻深入,情趣盎然,體現了深厚的功力。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的心靈的確受到強烈的震撼,同時也有不少問題湧上心頭。為甚麼一個忠誠的護林員會在所居住的村子裏受到孤立?為甚麼他遭到黑惡勢力群毆時無人援手?昏死過去後也沒人救助?為甚麼昔日的戰鬥英雄在八秒之內連發三槍擊斃三人?為甚麼案發一開始他被人當作兇犯?還有,天狗依據甚麼這樣做?這樣做又值得嗎?
  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先呈示那鮮血四濺慘不忍睹的案情場面,再隨着調查組的進入而逐一展開答案。許多問題,影片本身已經提供了回答,可還有些問題,似乎還有進一步追究下去的必要。影片中各種矛盾和衝突都是圍繞林子展開的。這是一片在乾旱的山區極其珍貴的國有林。它是國家的財產,可因它地處泮源村,也成為村裏人眼饞的寶貝,更是孔家三兄弟致富的源頭。而李天狗是一個退役的老兵,他的薪水是來自政府,他的任務是看護林子。村民與他的關係是吃林的人與護林的人的關係。吃林的人與護林的人的利益,立場與目標是截然相反的,他們之間自然會有矛盾。李天狗作為一個扛過槍打過仗且負過傷的戰鬥英雄,忠於職守是他的本能,不辱使命是他的目標。把這樣一個人投入到利益爭奪的中心,注定要激起驚心動魄的事變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幾乎人人都是衝着利益而來的,即使那濃濃的鄉情民俗也摻雜着利益的因素。李天狗一家剛一進村,就受到了村長和村民們的熱烈歡迎。村長按照泮源村傳統,親自敬上三碗水,寓意“農林一家一水清花”;村民們唱起了信天遊,男女老少還都爭着把自家的雞羊蛋菜送到他們家。李天狗盛情難卻,桃花則心裏樂開了花,這可是頂得上他們兩個月的薪水還不止呀!可兩口子不知道村民們這樣做其實是要李天狗對他們的行為睜眼閉眼,手下留情。沒有多久,天狗就發現,山坡上的樹被砍倒了一大片。當他堅決將全部禮物退還,堅持按政策辦事時,村民們的態度可就不一樣了:大家都不理睬他們一家,甚至水井都不讓他們使用,小店掌櫃趁機向他們賣高價,村長也藏起身來不聞不問。
  當然,李天狗的到來更是擋住了孔家三兄弟的財路。他們在請客吃飯,阿諛奉承,金錢引誘種種手段用盡卻毫無效果之後,就開始來硬的了。先斷了他們家的水電,後毀了天狗千辛萬苦自己挖的井,最後還精心設計要他的命。為了滾滾而來的財富,他們真的是不顧一切了。孔家三兄弟的行為還可以理解,而同樣當過兵的孔青河所做的就令人遺憾了,為了區區六千元利益,他就把刀子捅向了昔日的同道。還有天狗的妻子桃花也不能理解丈夫的行為,成天對天狗罵罵咧咧沒有好聲氣,最後終於忍受不了這樣煎逼的生活,帶着孩子回城裏去了。這說明邪惡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而人性的光芒是何等的弱。

  影片正是要在這樣的背景與境遇之中來展現李天狗身上的人性光輝,特別是他作為共和國軍人的英雄本色。他是帶着戰士的情懷來進入這片山林的。在他看來,在和平時保護山林與在戰場上奪取高地一樣神聖。面對孔家兄弟的酒肉攻勢,他耳邊響起的是戰鬥中師長的話:“每一寸土、每一棵樹,都是中國的!”遭到眾人的棍棒毆打身受重傷,他仍然要爬回山岡守護山林。他不畏艱難,自己刨地掘井;他凜然仗義,執手救出受欺兒童。他的確用自己渾身是血遍體鱗傷的身軀樹立了一尊頂天立地浩氣長存的豐碑。應該說,影片對這個人物的塑造是很成功的。那麼李天狗是為何而爭呢?為誰而戰呢?我認為:李天狗的形象是代表中國軍人,更準確地說是代表中國退役軍人,擴大些說是代表捍衛國家利益的人。就是說,他是為國家利益而爭,為國家利益而戰。他保護了國家山林的安全,也懲治了盜伐國家森林欺壓良民百姓的罪犯。這些當然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可是他這樣做是否就解決了所有的矛盾,並能夠最終保護國家山林的安全呢?

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

  應該說,李天狗的三槍只是用簡單的方式解決了孔家三兄弟的貪婪問題,而沒有解決更多村民對山林的覬覦問題,而且孔家兄弟死後,就不會再興起張家兄弟,李家兄弟嗎?實際上,這背後牽涉的是國家利益,村民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係問題,牽涉的是如何來保護國家利益的問題。在影片中,把國家利益擺到了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位置,可是對村民集體利益卻比較忽視,個人利益更視為蔑如了。國家利益固然崇高,可是它也是眾多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的綜合,而不應該與之相對立。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也應該適當考慮和照顧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而這些在影片中是看不到的。村民們除了一紙禁令外,看不到他們能從山林中得到甚麼好處,最大的可能也就是採採蘑菇了。政策制訂方面的不完善也是導致這場悲劇的根源之一。其實,制訂政策者和當局者也瞭解村民的實情,也知道政策的尷尬。所以,他們把李天狗派到泮源村的一個重要理由是下面錢活泛點。這就說明,他們也承認或者默許:在護林員和村民之間,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交易。政策是政策,現實是現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都是人盡皆知的常情了。以前從來沒有一個人將政策執行到底,大家也就相安無事,上級也就大而化之。可偏偏遇上李天狗這個認真的,一切也就不一樣了。他的認真實際上是給領導,給村民,也給自己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或者說他把一個從來沒有人想真正解決的難題扛在自己肩上了。這是他的尷尬處,更是政策的尷尬處。一個政策要以一個人眾叛親離捨身忘命為代價去執行和維護,而站在他對面的大多數是與他自己一樣的父老鄉親,甚至有時候還包括自己的妻子,那麼這個政策的合理性是值得考慮的,其成本也是需要掂量的。如果說泮源村獨特的環境習俗與李天狗特立獨行性格碰撞成就了他驚天動地的壯舉,那麼他作為一個植物人躺倒在床上之後,誰又會成為李天狗第二呢?又應不應該有李天狗第二呢?

  影片在結尾給予了這樣的暗示:十二年後,他的滿副戎裝的兒子回來看望父母,他將繼承父親的精神與志願,他將成為李天狗第二。在抽象的意義上,這是成立的;可是在具體意義上,我們實在不願他再次重複自己父親的命運。一腔熱血一杆鋼槍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一寸土地一棵樹木也不是要捍衛的終極目標,還應該有比這更人性更適宜的方式,還應該有比這更神聖更高遠的目的。就是在影片本身中,我們也看到了國家和國家利益的有限性。天狗是為保衛國家領土而負傷的,他的五十六名戰友更是為國捐軀了。對此,我們首先的反應是敬佩與景仰,可靜下來認真一想,還是覺得事情不那麼簡單。按照影片所交代的時代背景,天狗所參與的那場戰爭應該是1980年代與南方某鄰國的那場戰爭。天狗與其戰友當初自然是為國家利益而戰,可是現在我們國家又與那個曾經開戰的國家和好如初了,甚至密切程度都超過從前。那麼,當初為國家利益所流的血又有何價值有何意義呢?可見國家的目標是變化的,國家利益也非永恆。昨日為國而戰的英雄,到今天就已經不合時宜了。一個人把生命的終極價值與目標繫於隨時會變化的國家利益不是很危險嗎?要知道:國家不是“天”,國家利益的衛士也不是“天狗”。“天”比地上的國家要高得多大得多,天國衛士的力量與胸懷也要比國家衛士強得多廣得多。地上的人們啦,還是多思想神的話語吧!

“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8-9)

只有在我們對那一點點利益不再固執不再癡迷的時候,只有在我們對所堅持的不再視為毫無疑義的時候,只有在我們為他人設身處地的時候,只有在我們因一切而舉目向天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終極方案,我們才能夠踏上一條和諧平安的道路。

  影片在表現民情風習方面還是非常成功的。整部影片都採用山西方言,使人物個性容易得到彰顯。如李天狗的憨,桃花的潑,老村長的猾,劉全德的怯,看井老頭的迂,孔家兄弟的橫,都通過方言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要是採用普通話,效果肯定大不一樣。還有歡快熱鬧的歡迎儀式,高亢濃烈的信天遊歌聲,塵土飛揚的田間道路,垣高牆厚的深宅大院,都是一幅幅西北高原的風情畫。在這樣的地方發生這樣的故事,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本文選自作者電影評論集電影之於人生
山東畫報出版社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神的奇異戰略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一個教會移民的故事 ✍史述

點點心靈

故鄉的夏聲 ✍音凝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巴塞隆拿印象 ✍郭端

談天說地

用人 ✍劉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