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9-03-01


馬六甲海峽探珠

袁行之

 

  布吉(Phuket)是泰國最大的海島,面積二百一十平方哩(五百四十三平方公里),恰與新加坡主島的面積相等。位於泰國半島狹帶的西南,有“安達曼海之珠”(The Pearl of the Andaman Sea)的美稱。安達曼海,則是孟加拉灣與馬六甲海峽連接的水域,出去則是茫茫印度洋。


有“安達曼海之珠”美稱的布吉

  布吉的海灘,浪濤不猛,鋪着細的銀沙,是個靜謐的休憩地方。那裏氣候溫和宜人,少有酷熱迫人的情形。有各樣的商店,但市廛不甚喧囂,居民也頗為友善。
  在這度假勝地的近郊,有許多不同國家的人,建造休閒的住屋,也有華人富豪的住宅,巨大而風致不同,各有園林之勝。當然,飲食業也隨之興盛,各地風味都有。
  布吉與泰國的半島之間,建造了兩座橋,連接在一起。布吉雖然小,卻是有山,產錫頗豐。近年有人在山頂,建了一座巨大的佛像,聳出綠樹之上,從很遠就可以看見。
  華人僑居泰國的很多,其中潮州人又特多,不少因經營米業致富。因此,泰國是全世界華人僑民最多的居住地。據說,老一代的時候,當街說潮語可以通行。現在情形不同了,但在商場中,有頗多的面孔,看來頗似華人;也許言語不通,但情感可以相投。

  泰國古稱南詔,在三國時,諸葛亮曾征服過南詔,稱大理府,置於雲南屬。有哀牢夷,烏蠻等別稱。稍後,漸多華人移民南下;因為古時南方諸民族通稱為蠻夷,所以泰人與中國南方的民族,互相通婚,在血統源流上,難以涇渭判別。
  十三世紀中,元世祖征雲南,滅南詔,遠至孟加拉灣,都成為中國藩屬。那時,不僅入朝進貢,中國邊界鄰近地區的工匠藝人,也自願遷往南詔,幫助他們發展。
  泰北部稱暹,南部稱羅斛;於十四世紀中,北暹降於羅斛,因而改稱暹羅。暹羅繼續對中國稱臣朝貢,其國王更立,則由中國敕封賞賚。及至明永樂年間,鄭和(1371-1433)率寶艐下西洋,艨艟蔽海,宣揚國威,經安達曼海,至波斯灣。暹羅遣使臣詣京,進貢方物。

  暹羅歷代的外患,是鄰國緬甸的侵擾。十六世紀中,不僅打敗暹羅,還佔據其國土十五年之久,後來才被逐出。
  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四月,緬軍攻陷暹羅京城,王死國亡。當時,潮州澄海有鄭昭(Phraya Taksin, 1734-1782),其人出身浪子,不為當地所容,流居暹羅。(有異說以其父為潮人,母為暹婦,生在暹羅。)參加軍隊,湔升頭目。號召群眾抵抗,但眾寡不敵,率五百人逃亡,在暹羅灣的東岸,據地拒守,各地的將士官民,也紛紛歸附,勢力漸增至五千餘人。半年後,鄭昭見民心士氣可用,即率部乘船數百艘,沿河北上,攻入曼谷;並連戰連勝,殲滅緬軍,光復暹羅。那時,國王崩逝,年三十三歲的鄭昭,被擁戴為暹羅國王。鄭王宏圖大略,兼併老撾,派遣大將卻克里(1737-1809),率軍東征柬埔寨;西至安達曼海,並南進佔據馬來半島中部,開疆拓土,功業彪炳。
  但他作王僅十五年,即為邪靈附身,或得意忘形,或二者都有,總之精神失常,自稱是佛陀轉世,迫令僧眾膜拜他;不服從者,就要受笞杖之苦,數達五百以上,受人民崇敬的僧正,遭受禁錮。於是1782年三月,有下級幹部,鼓動叛亂,包圍王宮。有人飛報卻克里,請他入京勤王。四月,卻克里率軍隊抵京,竟接受部下慫恿,弒鄭王而自立登基。另有史家稱,卻克里應召至京,鄭王已經被弒,他是接受軍民擁立,登上王位。無論如何,鄭王崩逝,年四十八歲。
  卻克里(Phra Phutthayotfa Chulalok, Rama I)繼位,是卻克里王朝(Chakkri Dynasty)的開始。遣使至中國報喪,自稱為“國長鄭昭之子鄭華”,請求封襲王位。
  據史書記載:乾隆五十一年(1786),“暹國長鄭華,遣使入貢,並具奏表待封。”朝廷照奏冊封,頒印交貢使恭齎回國。是為拉瑪一世。他父親為暹羅的高級軍官,母親是華人。卻克里遷都曼谷,對國政多所興革。
  嘉慶十五年(1810),暹羅王世子鄭佛,遣使入貢,並請封。照例封為國王,給予誥命印綬。是拉瑪二世。
  道光五年(1825),封鄭佛之子鄭福為暹羅王。
  咸豐三年(1853),鴉片戰爭之後,英國侵緬甸。暹羅與英訂立通商條約。中國積弱已經暴露。當時的暹羅國王鄭明,仍“遣使補進列貢,並謝敕封,具見恭順之忱。”
  鄭明(King Mongkut, Rama IV, 1804-1868),即卻克里王朝的第四代統治者,稱拉瑪四世。


最為暹羅人民崇敬的智慧王
拉瑪五世

  拉瑪五世(King Chulalongkorn, Rama V, 1853-1910),即朱拉隆功。他是最為暹羅人民崇敬的智慧王。盱衡當時世局,見列強環伺,攫取壓榨殖民地,圖存之道,必須力求改革,接受西化,勵行法治,注重教育。在強國夾縫中,務實委曲求生:與法國的戰爭,使他領悟勢不均,力不敵,儘量維繫和平為上策,不再訴諸武力;他割讓老撾和柬埔寨給法國,把所屬馬來半島上的吉蘭丹,丁加奴,吉達,辟歷四州歸英國。這樣,得以保持獨立。在1897年和1907年巡遊歐洲,得各國君王領袖平等對待,實在是不容易了。在西方帝國主義東來,像虎狼撕掠,暹羅是唯一的東南亞國家,倖脫他們的爪牙。
  1932年,拉瑪七世(Prajadipok, RamaVII, 1893-1941)在位時,發生軍人政變,從君權轉變為君主立憲政體。
  1939年,暹羅改名為泰國,意思是“自由之土”,與中文“泰”的意義略同,是個吉祥的字。
  現在的王蒲美蓬(Bhumibol Adulyadej 又稱 Phumiphon Adunyadet, Rama IX, 1927-)即拉瑪九世。他的父親Mahidol王子,是朱拉隆功王之孫,當時就讀美國哈佛大學;他生在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劍橋。1946年,他的長兄崩逝;1950年,蒲美蓬正式繼位,是世界上在位最長的王,深得人民愛戴,視他為君父。在泰國,絕不可以撕毀或踐踏鈔票,因為上面印有國王的御像,可見其受尊敬之深。


2006年六月九日泰王蒲美蓬(拉瑪九世)慶祝登基六十周年


泰國鈔票上印有國王的御像

  泰國還有一項有名的,就是政變層出;當然,如果能夠少些更好。不過,這些政變雖然多是軍人搞出來的,卻極少流血;更有方便地方,就是改變了政府,也改變政策。不攝內戰的政變與反政變,約有三十次之多,幾乎無年無之。老百姓覺得就像換季換衣一樣,並沒甚麼不習慣。這也可見民性有多麼可愛!

  在晨霧迷濛中,懷着深深的依戀,離開安達曼之珠布吉;不僅帶有說不出種族相同的依戀,也羨慕在這紛擾的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片安靜的土地:不能久居,短遊亦得其樂。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芝生谷底 ✍亞谷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沙漠玫瑰 ✍餘暇

談天說地

狹心是惡症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國恥與家難 ✍于中旻

點點心靈

孤島之戀 ✍余卓雄

寰宇古今

建築奇蹟話蜂巢 ✍蘇美靈

談天說地

人造人 ✍余卓雄

談天說地

復活的見證 ✍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