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9-01-01


創辦金陵大學的文懷恩博士

曲拯民

 


文懷恩博士 Dr. John Elias Williams, 1871-1927

  暗室之后的作者蔡蘇娟女士在世時,曾多次談到Dr. John Williams創立金陵大學的事蹟,在她謝世後,我在賓州請託當地的圖書館員,查找金陵大學創校史;幾經輾轉,才自耶魯大學圖書館借到一本John E.Williams of Nanking,只限一周,閱時曾略作筆記。
  文懷恩博士(Dr. John Elias Williams, 1871-1927)的祖先是威爾斯人,於三代前移民美國。文懷恩於二十八歲結婚後,夫婦受長老會支持差派前往中國,於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抵達上海,至於將往何地工作,則胸無成竹。時蔡蘇娟女士年僅九歲,家住南京。
  他夫婦到後不久,即前往蘇州,參加那年九月的華中各地基督教宣教士會議。事屬湊巧,會中遇到蔡女士誼母李曼女士的父母李曼牧師夫婦。他們當時工作於南京,相談之下,他們建議文懷恩夫婦到南京興學,理由是中國為歷史文化悠久之邦,人民多宗信佛教或道教,根深蒂固,復因受列強不平等條約束縛,排外情緒澎湃,基督教之傳佈進行遲緩,不如以興辦現代化教育為初階,然後徐求開展。文懷恩夫婦遂從其建議,會後前往南京,就住在李曼家中,至少半載。以後移出自住,據當年訪者報稱,李曼夫婦租住一所中國式民房,四壁與屋頂之間多間多處透風,冬季甚冷。


王正廷

  次年,正逢庚子義和團之亂,文懷恩夫婦隨各地西僑同去江西牯嶺暫避,繼去日本。1901年,辛丑和約訂立,夫婦返回南京。此時他們華語基礎已具,遂先設立了小學,後創中學,名為益智書院(Presbyterian Academy)。1907年返國休假,途經日本東京,在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協助總幹事王正廷(1882-1961),工作於中國留學生中間。(那時,東京區有中國學生一萬多人。)餘暇則去參加興中會召開的愛國演講,也結識了孫中山先生。是年,王正廷赴美留學,先密西根,後耶魯大學;文懷恩一家與王正廷同船。
  文懷恩因積勞成疾,醫生囑他暫時中止工作休養;因此他抵美後,在鄉下勞動三個月。康復後,到美國各地演講,專為籌設大學勸募捐款,結果非常成功,得各地長老會及北長老會國外宣道部支持。
  1908年,文懷恩一家返回南京,在漢西門及鼓樓中間高處置地興建築。董事會和建築委員會附和他的主張,將校舍包括禮拜堂全部建成中國宮殿式,名為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


金陵大學正樓


大學禮拜堂

  1910年,金陵初設校時,在文理兩院之外,還設有專為西方學生習中國語文,歷史的語言學院。但金陵蜚聲中外的卻是農學院,創於1914年,後與美國名學府康奈爾大學結為姊妹校。次年(1915年),醫學院與護士職業專校也成立了,惟醫學院於1917年併於新成立的齊魯大學;當時合併的還有漢口醫專及北京協和醫專的部分學生。
  金陵大學雖為文懷恩所創,但他存心讓賢,又因時常奔波於中美之間,無暇顧及學校行政,而甘心屈就副校長職。惟他那真正敬神愛人百折不撓的精神,卻見於他救災的工作。
  華中各地曾兩度遭受天然災害,都是文懷恩本人親赴美國,勸募賬款。1911年,募款十一萬銀元;1922年,募款七百餘萬美元,有數十萬災民受益,金陵大學是兩度賑災的工作中心。正是由於他見義勇為的作風及感召,金大農學院始產生了。
  事緣1911年,豫東各地荒旱。災黎湧入南京,乞討求生,扶老攜幼,一時逾四萬人,嗷嗷待哺,不但其情可憫,且有損市容及治安。金大有美籍數學教員裴義理(Joseph Bailie)其人,向校方請求,將校園餘地撥出,由他親身領導難民破土而耕,種植蕃薯及各種豆類;又請准政府,將紫金山區荒地約二千畝開墾,撿出大小山石為材,沿坡築路,並搭蓋簡單的農舍於山坡上下,以工代賑。結果數千人倚此為生。1914年,鑒於農業於中國之重要性,遂創設農學院。


農學院大樓(裴義理紀念堂)
一度為西人避難所(1927年三月二十四日)

  金大校舍曾兩度為中外人士的避難所,難民中包括蔡女士的家人。1913年,是辛亥以後的所謂“第二次革命”,在南京市有多日巷戰和肉搏,無辜平民死亡四五百人。第二次是北伐時期,國民革命軍入城前後數日之間。
  1926年末,革命軍自廣東北上,到長沙時,將有“耶魯在中國”的湘雅醫學院燒毀。此種反洋反教的氣氛,使金陵大學教職員開始擔心本身的安全;當時南京市的治安也不穩定。
  1927年三月二十三日,國民革命軍在南京城外獲勝;下午進佔紫金山及雨花台,市民以為將有巷戰,紛紛離城逃命。南京一帶原為北軍蘇督孫傳芳及魯督張宗昌的軍隊共同駐守,北軍自感勢弱,求助於東北軍張作霖;東北軍先一個月入城,即行霸佔民房,強拉民伕。居民惶惶不可終日,富有者逃難他去,商店上鎖,米店關門,有待救濟的貧民約八千人。
  二十三日徹夜槍砲聲不停,市民和衣而眠。二十四日天未明,美僑婦孺一百七十名,經美國領事安排撤退至下關,登上美砲艦OrestonNoa暫避。黎明,北軍開始渡江北退,南軍開進城西南及鼓樓區。金陵大學位於鼓樓之西,首當其衝。文懷恩與同工們登上金大之瞭望樓,只見遠處入城南軍騎馬之先鋒,高擎青天白日旗,心中無限歡欣,準備相約教職員一同出走校門列隊歡迎。
  那天早晨,文懷恩去醫院探視了病人,再參加早禱會,與校園巡夜的人交談。此時入城的南軍,軍紀蕩然,任意進入外僑民宅搶劫放火。先有英領署被侵擾,繼有日領署被搗毀,日本衛兵被毆打而逃。這些都是金大教職員親見,但未出現於報章。俟金陵大學住宅區被侵擾後,文懷恩與西人一行共七人出外察看,即為槍兵攔住,並被強行搜身,旁觀軍人向天鳴槍示威,高喊:“打倒洋鬼子!”“打倒帝國主義!”結果,七人的錢包,金筆,錶等物,都成了國民革命軍的戰利品。文懷恩用華語向劫奪他的人請求說:“給我留下這錶吧!它不值甚麼錢,是母親給我的紀念品啊!”所得到的答覆是對準他腦門開了一槍。文懷恩應聲倒地,與世長辭。
  為這次在南京的暴行,美國領署向本國請示應付的辦法。同日下午有了答覆:江面上的美艦兩艘與英砲艦向西僑集中區及金陵大學所在的鼓樓區發砲,以示警告。這就是史家所謂“南京事件”的來源。吳相湘在其所著第二次中日戰爭史上記了一句:“北伐軍在南京與外國人衝突。”據蔡女士說,南京事件發生時,有七名洋人喪生,可能包括一名失蹤的日本人。當時南京的日僑,也受到相當的損害。
  文懷恩博士被殺的消息,震驚中外,京滬一帶更是如此。各界紛紛致書信或電報,慰問夫人及家屬,對中國駐美公使施肇基及美國國務卿凱洛表達遺憾,致哀敬的民間組織在五十以上。文懷恩博士生前的好友王正廷,以後作了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長,特為他撰六百餘言的墓銘。
  我迄今存有一幅影印照片,日期為1929年三月三十日,可能是文懷恩博士葬禮二周年紀念日。王正廷由中國駐美使館祕書作陪,前往墓前敬獻花圈,並攝影於碑側。那時,王正廷已由外交部長(1928-1929)調任駐美大使,這可見當時政府對中美邦交之重視。


前外交部長後駐美大使王正廷(中),與同僚立於文懷恩墓碑之旁。

  自1924年至1927年三月,日本若槻內閣的外務大臣是幣原喜重郎,一向對中國的內爭採取觀望與不干預政策,而素來同情中國也是孫中山好友的犬養毅,亦為此時內閣閣員之一。中國史家說,在這段時期中日之間並無不愉快事件發生。
  1927年三月二十四日的南京事件後,同年四月初,日本政友會總裁田中義一,對若槻內閣及幣原外相發動了無情的攻擊,結果內閣倒台,田中當政。四月二十日,田中組成內閣,自任首相兼外務大臣。同年七月,日本出兵山東阻撓北伐。此後中日關係進入新的一頁。南京事件是中日兩國歷史改變的標識,也改變了世界史,是不幸的,悲慘的;它也伏下了十年後(1937年十二月)南京大屠殺的導火線。這實在見仁見智,史家難作定評。
  文懷恩博士殉難時,蔡蘇娟三十七歲。由於她與誼母在京滬間的工作,以及李曼老牧師夫婦與文懷恩博士的舊誼,她與文懷恩夫婦也保持着友誼上的往來,因此半世紀前的往事仍能娓娓道來。本文仍多取材於John E.Williams of Nanking
  文懷恩博士在華從事傳福音,興學,救災,建設等多項事工,凡二十八年,期間往返奔波於中美之間十餘次。除去返國募捐,購置,物色人選等,在華工作約二十年,對中國宗教教育與學術上的偉大貢獻,影響深遠,垂之青史。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點點心靈

鳥鳴山更幽 ✍吟螢

樂趣飄送

德佛札克 Antonin Dvorak ✍稽譚

談天說地

相愛 ✍亞谷

雲彩生活

簡易食譜:栗子燜雞 ✍禾秧

寰宇古今

亞西西探幽朝聖 ✍鄭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