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07-09-01


淺談大學教育

高彥鳴

 

  隨着大學教育日漸普及,世界上不同地區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數越來越多。以香港為例,大學生的學額在過去二十年內增加了五倍以上,弄致時下的中學同學(包括他們的家長)都感到要有就業競爭能力,就非擁有大學學位不可。他們讀書的唯一目標,就是爭取足夠的成績以被大學取錄,而大學教育便純粹被視為一個“搵工”的途徑。

  但在大學教育普及的同時,僱主對大學畢業生的負面批評也日漸增多。當畢業生的人數上升,他們的平均素質下降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當我們細心分析僱主的批評時,發覺他們對大學畢業生不滿的地方,通常都不是專業知識,而是技能及態度上的欠缺。

  有些人可能認為從僱主的出發點來檢討大學教育是市儈和商業化的;這個憂慮是不必要的,因一個好僱員,一個好鄰居或一個好公民該有的素質是大同小異。換句話說,培養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和傳統的高等教育價值觀是毫無衝突。這一點可以從大學畢業生所應有的學習成果中清楚地看到。

  學習成果是一個人在獲得學習經驗後所能夠做到的事情。一個清晰的學習成果必須包括三個元素:學生能夠做到的行為,實施該行為的條件及應有的表現水平。一般的學習成果可以歸納為三個類別:
(一) 知識成果,包括專業知識和普通知識。
(二) 技能成果,包括專業技能和普通技能。其中一些為僱主普遍注重的包括語文能力,溝通技巧,人際關係,團隊精神,問題的解決,批判性思維,終身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等等。
(三) 態度成果,包括傳統品德教育所關注的問題,例如公德心,責任感,個人的認識及價值觀,待人處世的態度等等;和工作態度有關的則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幹勁,主動能力,冒險精神等等。

  過去幾年來,多個先進國家的教育當局都先後為大學畢業生應有的學習成果作了重點調查和報告,而這些報告的內容都圍繞着這三類學習成果,亦一再強調技能及態度成果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大學課程的設計重點是在知識成果上,而技能及態度成果則是透過課堂外的學習來培養。近年的趨勢,是去融合課堂內外的學習,令學生能透過不同科目,不同時間及不同地點的學習經歷去建構一個整體的大學生活,從而加深他們對多元化的學習成果的了解而有所得着。

  對青年人來說,大學的確是個學習和成長的美好環境,但拿到一個大學學位和接受過大學教育是兩件不同的事。能夠達到後者的同學,通常都有較清晰的目標,廣闊的視野和願意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必要的訓練:居安思危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夫妻情 ✍劉廣華

藝文走廊

黃金王的故事 ✍亞谷

樂趣飄送

蝴蝶夫人歌劇 ✍劉廣華

寰宇古今

誰先發現美州? ✍劉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