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07-02-01


聖誕快樂 Joyeux Noel 觀後

 

  有兩類電影是我不大喜歡看的。一是文藝悲劇,另一類是戰爭片。我想,既然是要掏腰包的,為甚麼看一些使自己傷心流淚的電影呢?現實社會已經有很多令人搖頭嘆息的事,我用不着要給錢來加重自己的傷感。另外,一般戰爭片都是掛名的據事實拍攝,但實際卻施手段來操縱當中的對白及醜化某些人物來提倡導演本身反戰的論調。不過,最近看的一部戰爭片卻有點不同。

  Joyeux Noel(意即“聖誕快樂”)是一部法國電影。內中的對白除了法文外,也包括德文和英文。它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某一段前線的德軍,法軍和蘇格蘭軍,於聖誕前夕,私自跟敵人作出停戰的協議,好讓大家去望彌撒,然後埋葬已死的士兵;也藉此一同踢足球,交換禮物。
  這一天的停戰讓大家彼此認識,建立了關係;知道“敵人”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這一天的停戰使各人起了彼此憐惜之心。因為在不認識的時候還可以用“沒想過”來作藉口,讓子彈或手榴彈作遠程的,看不清的攻擊。好了,現在大家互報了名字,發現這個“敵人”脾性其實是跟自己差不多的,還可以忍心把槍向他們瞄準,忍心拉動步槍的扳機,眼巴巴望着子彈取去他們的性命嗎?
  奈何坐在遙遠後方的總部卻不是這個想法。他們看到的是理想,是目標,是很主觀的理所當然。於是乎前線的軍人仍要作出無可奈何的決定,作出不忍的犧牲。
  一部耐人尋味的電影。
  從前所看的戰爭片多的是揭露戰爭的殘忍,暴力,冷酷和不可理喻。而這一部“聖誕快樂”卻淡淡地,毫不在意地打開戰爭背後的一頁──無奈。像是一個小孩隨便在公園內踢起地上的落葉,而偶然發現了一隻死去的雛鳥。那一種驚訝,那一份傷感,那一股震撼心靈的沈默,隨着電影的片尾字幕緩緩昇起。
  有不少人堅信只要敵對雙方能坐下來商討,把問題講清楚,冰釋前誤;彼此讓步,那麼便能避免不必要的爭鬥。就算對方怎麼不講理,只要你在經濟上施壓力,頑強的那一方也會“見錢眼開”,作出妥協。可是這個想法的成功率並不高,它只能展緩最終要爆發的衝突。倘若談判可以化解敵意,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英國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該是救國英雄,而希特拉也不用費神去侵併鄰近各國。若然談判每一次都可以帶來和平,那麼當伊拉克在1989-90年侵佔科威特時,美國所帶領的盟軍(當中包括不少阿拉伯國家)就用不着派兵去把伊軍打回自己國家去。若談判是有效,那麼今天在非洲有很多戰事該可以避免。
  戰爭之所以無奈就是它的起因多是因為一,兩個或一小撮人的貪婪(權力或錢財),或妒忌,或怨恨而引起。可是絕大部分參戰的若不是為了責任,就是為了保衛家園而上戰場,是被動的。(試問有哪一個正常人喜歡去殺害另一個與他素未謀面,無仇無怨的人?)戰爭之所以無奈是在於它的無可避免。因為,人是有罪性的。哪一天能把世間的罪惡完全消滅,哪一天能把人的罪性完完全全的清除,那一天才會有真正的世界和平。
  在此倒覺得這部電影的名字“聖誕快樂”很有意思。導演本是因為故事是發生在平安夜,而聖誕節當天前線軍人們停戰休息,過了平安的,沒有血腥,沒有死傷的一天而把影片定名。我不知道導演和編劇等是不是基督徒。我不知道他們明白不明白聖誕可以帶給人們平安和希望,是因為神了解及關心世人的處境,知道唯一從罪中拯救我們的方法,就是派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到世間,活在我們中間,接着為我們的罪而死,而復活。
  戰爭是無奈的。不過,戰爭總會有終止的一天。問題是,戰爭終止以後,你會在哪兒?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饒恕與共 ✍于中旻

談天說地

談竹 ✍劉廣華

談天說地

記憶 ✍劉廣華

談天說地

為後世負責 ✍于中旻

書香陣陣

讀書樂:轉捩點 ✍文中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