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7-01-01


富蘭克林在英國

稽譚

 

  美國開國先賢中,本雅憫.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在華盛頓以外,是最受敬愛的人,最有才華,也最獨立特行。他代表美國品格,兼有啟蒙運動精神。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本雅憫於1706年一月十七日,生在波士頓,是十五個孩子中的第十,父親想把他作為十分之一奉獻給神,預備他進入神學。不過,那要長久的教育,經濟上難以負擔,只能供他受教育到十歲,就輟學幫助製造蠟燭和肥皂的父親。十二歲那年,就進他哥哥雅各的印刷廠作學徒。雅各於1717年從英國購置印刷機,是波士頓第二間印刷廠;後來並出版報紙。本雅憫照規簽訂合約,到二十一歲才告期滿。他在那裏,有機會接近文化界,勤奮好學,日夜讀書,力求改進。到十六歲,即能蔚然成章;特別是諷刺假冒為善者,以宗教謀取政治利益,獲得好評。他化名在雅各的報紙投稿,頗得好評;終被雅各發現。值雅各為文攻擊當政者,得罪了波士頓議會,被判監禁一個月,並禁止發行報紙。雅各把報紙改成本雅憫的名字註冊。如此,一直維持至1727年。
  1723年,他藝成尚未期滿,就跑到非拉鐵非(Philadelphia)作印刷。次年,又渡洋往倫敦。在那裏兩年的時間,他學了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以後,在1730年,才重新拾起語文的興趣,特別對法文造詣甚高,在以後的外交生涯派上用場。他愛讀書,會寫作,聰慧而善經營。從1729年開始,作有規模印刷廠的老闆,為賓夕維尼亞殖民地和其他鄰近殖民地政府印紙幣,兼辦報紙賓夕維尼亞公報Pennsylvania Gazette),自寫自編,被認為美洲殖民地最好的報紙;創立美國首座圖書館,倡建一所學院,後來發展成為賓州大學,創立消防和保險公司,並任美洲哲學學會書記,還發明了一種富蘭克林火爐;當然,是對電的特性和功能的有名實驗,確立他科學家的地位,和世界的聲譽。到四十二歲,從事業退休。

  1746年,他與同好作雷電實驗。到1751年,英國皇家學會發表他的實驗報告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on Electricity一書,先後印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等文字。

  從企業退休後,他決定投身公眾服務。1753年,任各殖民地的郵政總長。1754年六月十九至七月十一日,150代表在奧爾巴尼(Albany)集會,討論北美洲英國殖民地聯合防衛,以應付法國可能的入侵。富蘭克林擬訂“合眾計畫”(Plan of Union),高瞻遠矚,為以後聯邦組織的藍本。在公報刊出他有名的“合則共榮,分則各亡”(Join, or Die)漫畫,為美洲第一幅漫畫。


Join or Die 漫畫

  1757年,他被推選代表美洲殖民地,大部分時間駐在倫敦,交涉准許各殖民地議會,有權徵稅,並自治自衛等。他在那裏,涉入複雜的政治糾纏,也參加多種的社交活動,先後獲蘇格蘭聖安得烈大學,和牛津大學贈予他榮譽博士(他早已獲維廉及瑪莉大學榮譽學位)。直到1762年八月,才返回美洲。
  1764年,富蘭克林再度被派往倫敦,為賓夕維尼亞爭取皇家殖民地的地位;兼受委任喬治亞(Georgia),紐澤西(New Jersey),麻薩諸塞(Massachusetts)三殖民地代表。富蘭克林實際上不願見殖民地與英國分離;但時常遇到短視政客的阻難,有的甚至稱他為“英國最善惡作劇的禍害精”。為了說明殖民地的立場,他先後在不同的報紙上,發表了126篇文章,希望得到大眾和朋友們的同情。而在這期間,英國與美洲殖民地的關係,每下愈況。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同情美洲議員的支持,印花稅終於廢除;但波士頓茶葉案,及萊星屯和康可德的武裝衝突後,情況顯然將導致戰爭。1775年三月,富蘭克林回美洲。到達非拉鐵非的那天,即被推為第二次美洲議會代表,走向不能返回的獨立之路。歷史的鑄型,就這樣確定了。
  1773年,富蘭克林還在倫敦的時候,為了對英國朝野最後忠告,用他鋒利的筆,寫了諷刺性的“削國策”:“使偉大的帝國降為卑小的規律”(Rules by Which a Great Empire May Be Reduced to a Small One)。既然是“規律”,多少帶有先知性的信息,對一般團體或個人,也有可能適用;如果有誰願甘心走上同一下坡的覆轍,甚或亡國,必然有效。

使偉大帝國降為卑小的規律

  我拿着一面鏡子,大臣們可以從其中看見他們醜陋的面孔,國家可以看見他們的不公義。這些文章很受到重視。有多人看後歡喜,少數人非常生氣,有人說要叫我受到他們的忿怒,我會儘量忍受,如果對公眾有益,我還願意多忍受,不計較對我個人將會如何。
  我自己觀察人類,在被欺壓的時候,稍為踢一下,會收好效果。在上峰大錯的時候,表現堅強,有時能夠引他注意。有句老話很有真理:“如果你自己甘作綿羊,豺狼將吃掉你。”
  這是一篇對已故當國大臣的“獻策”;現在首次公開發表。有一位古時的智者說過,他雖然不居其位,但知道如何使小城成為偉大。我是一介現代愚人,就告訴你與其相反的科學。
  我在這裏建議所有的大臣,他們統治的領域廣大,事務紛繁,難得找處理的餘暇。

  1.首要的考量,紳士們,偉大的帝國好像大蛋糕,最容易從它的邊緣分解。因此,先注意邊遠地區,把它去掉,其餘不難崩解。
  2.分崩的可能一直存在,要特別注意從來沒與本國組合的地區,他們不能享有一般公民權利和貿易特權,他們在你們施行的嚴格法律管制,卻無分選舉立法者。刻意保持這樣的歧視(不要忘記蛋糕的比論),就像薑餅的師傅,預先把麵團割切,到烤的時候,自然分成許多片。
  3.這些邊遠地區的獲得,購買,佔領,全部由住在者和他們的先人負擔,本國不出分文。如果他們人口繁殖,工商貿易增加,需要購置戰具備戰,擴充船隻,海員和海軍,自然有益於國;你就不加支援,或因此以為是對你有損害。
  4.不論殖民地如何順服你的政府,愛護你的利益,忍受苛待,你以為他們總是要背叛,也如此待他們。在他們中間駐紮軍隊,那些駐軍的驕橫激發亂民,就用槍彈和刺刀鎮壓。這就像丈夫虐待妻子,懷疑她不貞,到後來造成真的如此。
  5.邊遠地區的總督,法官,代表皇家的地位和權威。如果你派智慧的好人作總督和法官,他們關注殖民地的福利,他們就以為君王是智慧和良善,關心被統治者的福利。所以你要留意何等人來充任-找傾家蕩產的浪子,破敗的賭棍或股票投機者,他們適於官居總督;因他們會強取豪奪,以勒索觸動民怨。
  6.為證實這種印象,要予以加深;如果受害者晉京投訴管理不善,欺壓,不公義,對這般人長久拖延,鉅大耗費,最後並判決迫害者有理。這會有各種可敬佩的效果。可以預防再有人來申訴的麻煩,而總督和法官得到鼓勵,施行欺壓和不公義的藝術;人民會更加不滿,失望鋌而走險。
  16.如果聽到殖民地有所不滿,原則是不必相信,否則會給他們造機會;所以不要想或作任何救濟,也不可改變有害的措施。對冤屈不要給予補償,以免鼓勵更多的申訴和要求。假定他們所有的申訴都是捏造的,是出於一小撮好亂的煽動者,若能抓來處以絞刑,就可天下太平。就抓幾個來絞死;殉道者的血,會成就你所期的神奇目的。
  17.如果看到敵對的國家,為你與屬領不和的趨向高興,要更加努力促成:若他們翻譯,出版,你所有殖民地的不滿和抱怨,同時暗地鼓動你採取更嚴峻的行動;不要為此警覺或不悅。何必呢-因你本要如此。
  19.派遣軍隊進入那些地區,裝作要保護居民;但不要駐紮在前線以防入侵,毀壞保障,調軍隊進入城中心,野人受鼓勵侵掠邊防,軍隊就受居民保護:這似乎是出於你的惡意或無知,就能更表現出並加深他們的信念,你不再適於治理他們。
  20.最後,授予你的將領龐大和非法的權力,甚至自由不受民事總督的管制。讓他足以掌握軍隊,佔據堡壘;你既然已經造成全國離心,焉知他不會像羅馬帝國的將軍們一樣,想取你而代之。若果如此,你採行我的這些法則,所有的行省將立即與他合流;到那一天(若非早已如此),你將不再有統治他們的麻煩,也不須再為他們的貿易和聯合而煩惱,從今直到永遠。(Q.E.D.

  署名Q.E.D.,拉丁文即quod erat demonsrandum= which was to be demonstrated.如此文章,當然不會以本名發表,這是合宜的;知道的人不難猜測誰是執筆者。
  其中 19.特指1755年勃萊道(Gen. Edward Braddock)將軍,率英遠征軍,企圖北進攻擊法軍的杜克斯尼堡(Fort-Duquesne今匹茲堡),途中為小股印地安人伏擊慘敗,幸得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為隨軍參佐,扶病領維琴尼亞民軍,以殘餘安全撤退。富蘭克林身與其役,所見證英軍的畏怯無紀律,知其為友不足恃,為敵不足畏。雖然說的都是實話,但英人不會因訐短歡喜。


Jonathan Swift

  在當時的英國,還記得隋弗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辛辣的諷刺文體,讀到富蘭克林的“獻策”,自然有似曾相識之感。特別跟隋弗特“溫和的建議”(A Modest Proposal,1729),頗多相似;或許四十多年後富蘭克林的作品,更為機巧可讀一些。在寫的時候,他不可能不想到那位前面的大文豪隋弗特。

  隋弗特生在愛爾蘭,也在都柏林(Dublin)聖派垂克座堂任過主牧。他見英政府搜括愛爾蘭物資,卻不關懷其福利,無異於人吃人。因此,提出“建議”:不如賣掉愛爾蘭的孩子,供應富人餐桌上的美味,以減政府負擔。這似是駭人聽聞,卻在激起人的良知。富蘭克林立意不無類同。
  富蘭克林同時識字的人,沒有不通曉聖經的;所以他們可以就同一觀點互相交通。
  他是主張聯邦的人,並不真相信“小其國而寡其民”的理論,也不嚮往柏拉圖理想的小共和國,他只是警告當政者,該着眼長久的國家利益。可惜,他的愚者一得,沒有成為獨家祕本;從早至今,多少愚人偏予智自雄,走他削國的道路。最常見的,是區劃核心小圈圈,不管也不信任其餘的邊際分子。這是叫群眾離心離德的途徑。
  耶穌說:“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馬太福音7:12)聖經又說:“水中照臉,彼此相符;人與人,心也相對。”(箴言27:19)富蘭克林的“鏡子”,是叫當權者看出,他們的政策,是多麼的不合理,正是為淵驅魚,自己製造敵人。但鏡子所照出來的,是反面的形像,所以諷刺文章最能激發人思省。
  不過,違背基督愛人如己的原則,只為私利,憑權術,終究沒有好的結果,這樣的史例太多了。可惜,在他以後的人,仍然不知憬悟。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割席與交友 ✍于中旻

藝文走廊

頌詩譯選:交喙鳥的傳奇 ✍凌風 譯

點點心靈

請勿嚴禁 ✍余卓雄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蝴蝶蘭 Moth Orchid ✍餘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