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6-10-01


阿拉斯加紀遊(上)

袁行之

 


William Henry Seward

  阿拉斯加的名字來源,是伊留申語alaska,意思是“大陸”;愛斯基摩人稱之為alakshak,意思也相同;廣袤586,412平方哩,(1,518,800平方公里)本屬俄國。原主沙皇覺得是經濟負擔,於1866年,指示其駐美大使斯陶宜科(Baron Eduard de Stoeckl, 1804-1892)交涉售讓給美國。當時的國務卿是紐約律師出身精明的席華德(William Henry Seward, 1801-1872),早就夢想這片土地;但大多數的美國人,認為無用,所以稱為“席華德冰箱”,“席華德的愚蠢”。經過許多批評反對和阻難,1868年,才得國會通過撥款,總統約翰生(Andrew Johnson, 1808-1875)簽署,以七百二十萬美元成交;算來每英畝僅約兩分錢,買下了這塊幾達美國總面積五分之一的土地。初由軍方管治;到了1959年,經國會通過,成為美國幅員最廣,人口最少的州;全美最高的梅欽禮山(Mount McKinley,以美國第二十五任總統梅欽禮William McKinley為名),高達20,320呎,為北美洲最高的山。醒悟過來的美國人,把阿拉斯加南部的不凍港,命名“席華德”,以誌感念;並把阿拉斯加美國最西的領土,稱為“席華德半島”。


Mount McKinley

  十年後,阿拉斯加發現黃金;繼而發現石油和天然煤氣,更不用談國防上無比的價值,現在該知道,席華德絕不是愚蠢了。近年來,更發展觀光事業,各公司的遊船,絡繹不絕,遊客的消費營收約年達二十億美元。

  我們所乘的船,屬於Celebrity公司的Infinity,在Nassau登記,九萬一千噸,船身長964.6呎,有十一層,可載乘客1,950人,船上服務人員共999名,廚房有120人工作,首廚是德國人;規模簡直是一個小型城市,供應品需用之大,也可想而知。
  船以“X”為記,因屬“Celebrity”公司,創立者為希臘Chandris,希臘名“Xandris”,故此以其姓之第一字母X作徽號。
  人類最早的船,該數挪亞的方舟;不過,那是神預備的救恩工具,並不是為了航海。世界最早航海紀錄,可能是埃及的蒲草船,想是不適於遠航。以航海著名的,當然屬於腓尼基人;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早就經營遠方航海。荷馬(Homer)史詩中的傳奇英雄敖德修(Odysseus)就是希臘人,曾經長年遠航。到近三千年後的今天,希臘人仍然在這方面領先。
  我們所乘的Infinity,船長是希臘人,船員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職員中居然有一名華人隨船女醫生。船員包括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塞爾比亞,葡萄牙,匈牙利,俄國,波蘭,南非,模里求斯,澳大利亞,土耳其,印度,緬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危地馬拉,哥倫比亞,祕魯,智利,洪都拉斯,巴哈馬等五十多國,仿佛是小型聯合國。這麼多而複雜的人,必須同舟共濟,大家得有相當的智慧,和共同的認識。雖然膚色文化背景不同,卻能和睦相處,工作表現程度有別,但沒看見不愉快的衝突,也沒聽見互相抱怨的話。

May 20, 2006 登Infinity 5:00pm 啟碇離舊金山


Infinity

  出舊金山灣,過金門大橋,船即進入太平洋水域中;海岸漸漸淡沒,但見汪洋一片大水。太平洋誠不愧為世界最廣大的水集,佔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舟行其中,頓覺滄海之一粟。
  在船上的早餐和午餐,是隨意就座;餐廳可容一千一百七十人,晚餐就得分為二梯次。與我們同席的,是一雙德國夫婦。另有全日二十四小時的自助餐和飲料供應。
  船員全體的配合運作,隨時隨地可以看見。他們都準備服務,而且合作有禮,在出入口常見有個女子站在那裏,只是問安;甚至還會一兩句中國話。
  船上有人專司娛樂節目,在他指揮下的小型交響樂團,歌舞團,雜技團,都表現不俗,達到專業水準以上;其中有Alex & Sally配搭的芭蕾舞,比電視上通常看見的表現還可觀,據說:將向好萊塢去。此外,還有特約的音樂家,乘飛機在預定時間到達,在船沿途泊岸的時候,接載他們登船;並有講座,有誰要學電腦,高爾夫球,橋牌,以至舞蹈,烹調,都可以擇興參加。當然還有賭博和運動,給人試身手。不過,人數不多。

May 21 主日 在海上

  約有十名信徒聚集,唱短歌,敬拜,見證。
  有個退休的人,述說重生得救的經歷。他本是掛名基督徒,十多年不上教會門,連聖誕節和復活節也不參加。有一天,他徵求工程師,有一名應徵者,談來相得;到表示給合約的時候,他卻說要先回去禱告決定。這樣,使他認真思想宗教的意義,知道信主順服的真實。
  散會後出來,遇到來自波士頓的老年夫婦。丈夫坐在輪椅上,由妻子推着,雙方都喜樂洋溢。也許是他們晚到,可能是在船上的背景,使他想到“掌舵者”。他說,將在自己的葬禮上唱歌。當眾試歌一曲,果然聲音深宏而溫和。原來他常在教堂中歌唱。他先唱丁尼生的“Crossing the Bar”,至“我將面對面見我的掌舵者”,更為動人,而且適合當時的情境;他再歌一曲吉普霖的“Recessional”:“免得我們忘記”。申命記中,摩西反復勉勵以色列人,希望他們常記念神恩;人都應當時常記念主。想有一天,總要見到引導我們,以祂的恩典負載我們的掌舵者,那是何等的安慰。可惜,手中沒有錄音機,否則該請得他的允許,錄存廣播。
  在甲板上和進餐的時候,也分別遇到兩雙老夫婦:一雙結婚五十三週年;丈夫自稱七十四歲,妻子看來年輕許多,我說:她當年必然是得父母特許結婚的,他承認是。另一雙是金婚紀念。看來還有許多人相信婚姻的永久性。

May 22 Vancouver 10:00am-5:00pm


George Vancouver

  溫哥華是加拿大哥倫比亞省的首邑,也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最大的城市多倫多,連近郊人口約二百萬人。有許多華人來自全世界不同地區,在這裏集居,近於其總人口的半數,或佔多數;華文的招牌林立,可見作生意不甘後人。據聞:華人教會並不多,也許信仰的行情不高,是受供求率的影響?
   “溫哥華”得名,與華人無關;George Vancouver(1757-1798)是英國的航海家,於1791年四月至1794年十月,他環球航行,精確探測北美洲西岸。溫哥華市和一衣帶水之隔的溫哥華大島,都是紀念他而為名。
  這裏有個司坦理公園(Stanley Park),近接市區和碼頭,佔了繁盛的半島大部分,面積一千英畝,很容易到;有世界聞名的水族館,並有植物園和動物園。當局肯犧牲商業價值最高的土地,作為休閒調節身心,顯出很有遠見,是為人民福利着想的證明。


司坦理公園(Stanley Park

  溫哥華著名的中國城,是饕餮的樂園。據說:是世界上中餐最好的地方;因為華人移民湧來,所以中國廚師隨之,使其凌駕香港之上,至少廣東菜如此。這話該是可信的。


“煤氣城”(Gastown

  在市區中心,有一個“煤氣城”(Gastown),是重新發展十九世紀末建築模式,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煤氣大鐘。
  晚餐間,同桌的德國夫婦Peter & Maria,談及他們十九世紀的“鐵血宰相”卑斯麥(Otto von Bismarck, Furst, Herzog, 1815-1898)。他主張一種制度,國事由三級投票決定,而非一人一票平等選舉。如何實行不得而知,看來至少比當時流行的以財產定投票權好些。
  他這樣主張,有其背景,因為他不相信人的才智相等,也就認為不該有等同的決定權。
  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繼有浪漫主義(Romanticism)思想,以為必是“天才”可以任領袖。拜倫(George Byron, 1788-1824)是傾向此種思想的代表人物。英國文史哲學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 1795-1881)更說,歷史只是名人的傳記。因此,黑格爾,哥德,均崇拜拿破崙。十九世紀,“國家主義”興起,尼采哲學推波助瀾,融成歷史上的災難。
  基督徒的社會觀,是聖經中的機體組合方式,以愛為主導,各照自己的恩賜互相服事;歷史循此進行,不自高亦不自私,成就神的旨意。

May 23 Inside Passage

  船航行在海灣中,島群斷續,兩岸可以看見冰雪覆蓋的山頭。有的時候水道狹窄,需要用當地的印地安土人上船,幫助船長駛行。
  再繼續北上,是阿拉斯加大陸,隔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與俄國的西伯利亞相對。學者們相信,約在15,000至40,000年前,有一道路橋相通(現在淹沒在海面以下),亞洲人從西伯利亞過到美洲,大概與西藏人最相近。

  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中間實際的距離僅二哩半。這樣的推想,自然是合理的;所發現的證據,也支持這說法。
  阿拉斯加的原住民,大略有四族:愛斯基摩人(Inuit,或Eskimos),伊留申人(Aleuts),亞慈巴司坎人(Athabaskans),和沿西北海岸印地安人(Northwest Coastal Indians);下面又分為小部族,語言習俗不同,面貌也略有差異。

May 24 Icy Strait Point, Alaska 10:00am-6:00pm

  冰峽點(Icy Strait Point)是全行的最高點,去年才開放旅遊;但港口狹淺,大船不能靠岸,得換乘小艇登岸;是一小村,居民僅約870口。原住民為屬於亞慈巴司坎族的印地安人,稱為“胡訥”,是特臨極支派(Hoona, Tlingit)。特臨極人是母系氏族社會;像上古中國的以“姓”為族,今天有部分馬來人也是這樣。他們只在冬天聚居成村落,夏季則分散擇地漁獵。不過,因為交通和傳播,已經漸融合於現代社會體系。
  最先是長老會宣教士,在近百年前,把信仰和教育帶給這裏的人;但教導他們講英語,寫英文,不准在學校中用方言,幾乎消滅了他們的土著語言。近年來,他們漸復興特臨極語文,已經有相當多的人,能夠使用自己的語文。
  我們的導遊名叫麗莎,父親是哥倫比亞人,她將進入華盛頓大學;司機是特臨極人。
  據麗莎說:印地安人的膚色,為黃褐色。特臨極人的面貌,與愛斯基摩人不同;他們的臉面略呈長形,愛斯基摩人則短圓。現代印地安人的平均體高,略與華人差不多,但少有達到六呎以上的。

May 25 Hubbard Glacier, At Sea 12:00pm-6:00pm

  進入冰峽,船行的海面,到處可見浮冰。到這裏,需要當地的特臨極土人幫助導航了。我們所乘的船,在前航的時候,曾碰到相當大的冰,略覺震動。機器不論其如何進步,到底需要人操作。


Hubbard Glacier

  冰峽綿延百餘哩,高達三百呎。據云:此冰峽成於萬餘年前,當然沒有實在的見證。如果照進化論者的說法,要單細胞動物,進化到成為人,怎能在這樣的環境生存繁衍?是誰作成這造化大工?即使不究其來源,不談其託身之所,也需要超級的想像力,才可以接受;相信真話和推理的人知道,連三歲的瞎孩子,也知其不可能。因此有話說:要相信無神,比相信有神更難。

May 26 Skagway, Alaska 7:00am-6:00pm


Skagway

  從這裏,就折返南歸。這觀光路線的航行日程,安排得很好,看來經過相當思考。船時速為24浬,常是夜行晝泊,給旅客好有時間觀光。
  船往北行,到近北緯60度,就顯得夏日晝長了。晨三時,老早天就開始亮起來。
  海是看日出,有特別的興味。站在十一層甲板上,眺望東方海面,看見一條明亮的縫。想起有句陳濫的老話:“大地睜開惺忪的睡眼”,如果改為“大海”,就恰合得多。
  不過,沒有多久,太陽就湧上來,金光陡射,亮得耀眼。一向只知道朝霞似錦的絢麗,看到無雲的日出,才感覺到有所不同。以色列的詩人大衛預先遠遠望見,寫下主臨的真光,驅走黑夜:

祂必像日出的晨光,如無雲的清晨。(撒母耳記下23:4)

  祭司撒迦利亞,老年得子,為孩子將要作彌賽亞預備道路的先鋒而歡欣不已,預言那偉大的救贖主:

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1:78,79)

  這都是歌頌早晨的詩篇。我們該多麼熱切的盼望,主再臨的一天,世上的陰翳,醜惡,都要被祂的光亮。那時,信祂的人,將要進入祂永遠無盡的白晝。那將是何等的喜樂!

  阿拉斯加南部海灣,西有福克斯群島及阿拉斯加半島為屏障,太平洋連接;東南部更在高山環抱中,海道錯綜,有多處天然良港。只是因時間和路線關係,未能訪問安可銳集(Anchorage),本州最大的港口城市。
  司開衛(Skagway)傍山闢港,水深數十呎,十萬噸的巨輪,可碇泊於山腳;碼頭只是傍岸建築,鋪以水泥板,看似簡陋,而可正常運作。
  此埠開發於阿拉斯加歸美國後不久,創建時期,是無法無天的地方。有個穆爾(Capt. William Moore),在這裏依政府“Home Stead”鼓勵開墾的法令,闢地160畝,建造一座木屋居住;當地土霸,雇人測畫,“發現”他的屋子,剛巧在市區馬路建劃中心!有礙發展,給推入泥沼中。穆爾大概是個能忍的老實人,得相安無事,並作了郵政局長,驅狗拉的雪橇,每星期二次,往返珠諾收送郵件;至86歲才退休。繼任的年輕人,不能勝任,老人家還東山復出一段時期。這使他成為傳奇人物。
  司開衛有一段興衰史。1887年,發現金礦。於淘金熱期間,數月之間,人口驟增至二萬以上,大部分住在帳棚,木板陋屋;酒吧林立,娼妓眾多,被稱為“最不法的城市”,“人間地獄”,也是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及黃金盡,熱退,曲終人散,一度繁華的鄰近鎮市Dyea,一夜間成為“死城”。現在有居民約700人;至旅遊季節,有外來人口1,500人,全季遊客總數1,200,000人以上,成為新淘金者追逐的對象。
  我們的導遊兼司機,名叫Tim,來自加州,是退休中學歷史教員兼體育教練,當旅遊季節,樂於來阿拉斯加任導遊,可以講些掌故,當然不乏稗史;其實“歷史”無法太認真。他的女兒,則來任售貨員或跑堂的。
  旅遊車駛至附近山的高峰,即過到加拿大境內。隘口有移民局的人員,但只由司機報告一聲人數,說明是哪裏來的,就過去了。世界各地的邊境,本來就該如此和平相處,何必如臨大敵?
  據導遊說:這一帶地方,雨雪很多;年雨量達100吋;年降雪更高達100呎以上,前年還有降雪500多呎的紀錄。(下期續)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寰宇古今

尼羅河之源 ✍曲拯民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北加州海岸 ✍郭端

寰宇古今

明朝的基督教發展 ✍黃彼得

寰宇古今

楊美齋:拓荒者 ✍史述

藝文走廊

劉翼凌的詩和書法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