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06-07-01


肚腹與心靈

謝錫命

 

  小孩只知饞嘴,不肯動腦筋認真讀書,媽媽便焦急說:“你可別吃塞了心啦!”這話道出慈母的心:她不是不讓孩子吃,而是怕他縱肚腹之欲,終日好吃好玩,心靈閉塞了。
  上帝造人,肚腹與心靈本來並不矛盾,它們各司其職,相得益彰。然而,人們卻偏重肚腹,輕忽心靈:“民以食為天”,“吃得是福,穿得是祿”,“食,色,性也”…在一片看似“天經地義”的輿論熏染鼓吹下,恣肚腹之欲,在吃上下工夫;肚腹主宰心靈,壓抑心靈,窒息心靈。
  大吃大喝的現象,作為一種社會風氣,不是古已有之,而是現代社會的產物。不錯,古詩中確有不少詩言及“酒”與“宴樂”,但它們大都是詩人對社會不滿,借酒消愁,自我安慰之作,並且常言過其實,以文學誇張手法寫成。現代人卻錯誤地以為,自己今日的酒海肉山,正是師法古人“詩酒文化”的情趣,對中華烹調藝術的發揚光大,而大快剁頤,心安理得。


李白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701-762),既有“詩仙”之美名,又有“酒仙”的雅號。這後一個名字的由來,不是根據文獻記載,他在吃喝方面創造了唐朝“記錄”,想來是因他說過不少諸如“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三首之一),“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之類豪放不羈的話。若我們因此就得出結論,以為這位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祖國山河,重友情的詩人,是個酗酒之徒,饕餮之輩,那就大錯特錯了。他有一首詩“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可作證: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歷盡世態炎涼,權貴白眼,晚年過着漂零生活的詩人,端着那碗秋作夜舂農家婦煮好的香噴噴菇米飯,百感交雜,“三謝不能餐”,他是個多麼富於同情而內心世界高尚的人。相形之下,今日揮霍萬金,豪飲暴殄之士,有誰席間忽然想到世上饑饉的人,便投箸停杯,不能下咽呢?


劉伶

  魏晉南北朝時,文學史上有段稱為“正始文學”的時期(240-265),當時活躍於文壇上的是“竹林七賢”。他們與世不合作,崇尚虛無縹緲的玄學,寄情山水,過着放浪的生活。劉伶乃其一,據傳,他為了暢飲,就算豁出生命也不顧,每出必攜酒,囑童僕背鍬相隨,說:“死便埋我”。他何以作此驚世駭俗的怪誕行為?宋人葉夢得(1077-1148)在其“石林詩話”中解釋道:“晉人多言飲酒有至於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於酒。蓋時方艱難,人各懼禍,惟托於醉,可以疏遠世故…劉伶之徒欲用此為保身之計”。葉夢得還引南朝詩人顏延年(384-456)的“五君詠”詩以佐證:“劉伶善閉關,懷情滅聞見。韜精日沉飲,誰知非荒宴”。所以,他認為“飲者未必劇飲,醉者未必真醉”,只是對付當時統治者政治迫害的自全之策。他又進一步勸戒:“後世不知此”,以為慕名士風範而“溺於酒”,那就害了自己。今天沉迷吃喝的人,其見解何下於古人!
  真正“認認真真”吃起來的是今人。吃出了闊氣,豪氣,霸氣;吃出了級別遞升─千元桌,萬元席…鬥奢爭豪,為顯金錢“實力”,揚其名造其勢;吃出了名堂巧立,刁鑽野蠻:金箔宴,猴腦宴,人乳宴;吃出了“併發症”,嫖賭,貪污枉法,罪案並行。真的是席間捲起萬千風雲,烏天黑地,遮蓋了心上晴空。
  這不是簡單的奢糜壞習,“風氣”問題,乃是應了聖經的預言:“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愛宴樂,不愛神”(提摩太後書3:1,2,4)。聖經又教導說:“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但神要叫這兩樣都廢壞。”(哥林多前書6:12-13)暴飲暴食,不僅帶來高糖,高血脂,高膽固醇,而且肚腹的懨飫,使人忘卻心靈的饑渴,久而久之,心靈麻木昏暗起來,被物慾“轄制”,只看重,貪戀行將“廢壞”的,失卻了對真理,對聖潔,對永恆的追求。“這樣的人不服事我們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羅馬書16:18)“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立比書3:19)。
  這是不可取的。“因為人心靠恩得堅固才是好的,並不是靠飲食。那在飲食上專心的從來沒有得着益處。”(希伯來書13:9)。甚麼是人類必須得着,超乎單純縱肚腹之慾,而屬於永永遠遠的恩典呢?那就是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借祂寶血洗清我們的罪,吃祂賜的永生的“糧”。祂說:

“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6:35)
“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約翰福音6:33)

所以,我們孜孜以求的心要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回轉,“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約翰福音6:27)。每日,神賜“我們日用的飲食”(馬太福音6:11),我們懷着滿足而感恩的心,“或吃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哥林多前書10:31),這是肚腹和血肉之軀所需。我們更需要那“存到永生的食物”。贏得這“食物”的“勞力”,是一個人的“信心”;吃下這“食物”的不是肚腹,乃是靠心靈。
  讓我們歡歡喜喜,同赴主耶穌的筵宴,凡被請的“有福了!”(啟示錄19:7-9)我們將“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篇23:5,6)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樂趣飄送

姐妹歌劇 ✍劉廣華

寰宇古今

郭顯德博士傳奇 ✍史直

藝文走廊

亞伯拉罕的獨白 ✍凌風

樂趣飄送

茶花女歌劇 ✍劉廣華

談天說地

毀醫止疾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