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6-03-01


兼容.貴一.獨一

謝錫命

 

  我們不一定是哲學家,但哲學探討的人怎樣認識世界?何謂達至真理的正確認識路向?卻是每個人在生活中實踐着,尋找着。這又不是光靠人的智慧可以解決的問題,只有在聖經裏才有明確答案。這個問題極為重要,因為能否得着那“獨一至大”者的真理,關係我們能否得着永生。本文試以三個看似孤立的詞為題,說說認識的三個層面:看得見的;看不見但屬虛妄的;看不見卻是永遠真實的。

* * *

  看得見的世界極其豐富多采!二十世紀以前的博物家,以能“辨識事物”著稱,動物,植物,礦物,生理多種科學知識集於一身,他們遠征探險的驚喜發現,證明世界物種的無限多樣性。他們在認識史上的成就不可抹煞,即使現在,自然科學分支更多,人們對宇宙的豐富性仍只知皮毛,例如,人們對熱帶的現存物種,迄今知道的只是其中十分之一,二而已。所以,十七世紀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說:被造物的多樣性“只能來自一個必須存在的神的思想和意志”,是祂“絕頂智慧和對事物的絕妙設計”創造出來的。這證明了聖經裏的話:

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
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
遍地滿了你的豐富。(詩篇104:24)

  這“豐富”又與“恩典”相關連,造物主“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提摩太前書6:17)。所以,人在認識和利用自然中,產生了“兼容”的思想: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是林則徐在查禁鴉片期間題寫的自勉聯。“有容乃大”,成了中國人崇尚的胸襟和思維方法。是的,“兼容乃大”在一定的範圍內,有其相對的真理性。詩人說:“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戲為六絕句之六”);畫家說:“審峰巒之疏密,識煙雲之蒙昧”,“搜盡奇峰打草稿”(清.石濤“畫語錄”);學術研究也力避門戶之見,儘量“博采各法之長”…
  然而,“兼容”的思想方法,若超過其一定範圍濫用就會鑄成大錯。其中最大的錯誤莫過於認為“凡宗教皆導人向善”,儒,釋,道既可以“三教合一”,對基督教也可以兼之,容之,甚至取而代之;以為儒學是中國人“生命之學”,漠視來自上帝唯一能使人得救的“道”。聖經裏那位神說:“誰先給我甚麼,使我償還呢?”(約伯記41:11)。祂賜人得救的“道”,你若懷着虛心的態度去領受就是福;你若驕傲拋棄之,或硬塞進人的“遺傳”(舊傳統信仰,哲學等)進去,那就失掉救恩,自取其禍了。

* * *

  與“兼容”相對的是“貴一”的思想。古人不停止於形而下(即器,物質)的追求思考,更進一步向形而上(精神,宇宙萬物本源)去探索,在萬物之上尋找那個源頭,這就是“貴一”思想的產生。莊子(約公元前369-286)說:“通天下一氣耳,聖人故貴一。”(“知北遊”)“貴一”即看重宇宙萬物的本體與統一性,他認為世界是個統一體,都是由“氣”所產生。先秦諸子時代,中國思想界出現由“貴”萬物,進而尋求“貴一”,追本溯源,無疑是認識論上的深化與提高。這是寶貴的,但人的智慧無論如何“高”,只能如聖經那位神說:

“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
 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
 天怎樣高過地,
 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
 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8-9)

  離開神的自我啟示,人無法明白神的“意念”,無法找到神規定的“道路”─使人類得救之途。人們自辟蹊徑的探索,記載在宗教,哲學,文化思想史裏,好像一座座里程碑,其中不乏人的智慧,和勸人為善的教導。但對那最高真理,只能止步於門外,不能進入真理宮殿的堂奧;人們自以為得着,各立門戶,孜孜營造信仰的“巴別塔”(創世記11:5-8)。聖經羅馬書第一章,對此作了概莫能外的論斷:“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
  在眾多里程碑中,中華民族“先聖先哲”提出的“貴一”,“太一”,“大一”,“道”的概念,是其中之一。這些見於老子莊子易傳淮南子郭店楚墓竹簡太一生水等傳世文獻中。這些文獻,後來又成為儒釋道三教,以及現代中國哲學共同汲取的思想源泉。由此看來,“貴一”,“太一”,“大一”的思想,雖然產生在先秦諸子時期,但就其思想內容說,與後來儒釋道三教均有親緣關係,是人類在對宇宙本體探索中各種思想“兼容”的產物,決非來自那位創造宇宙萬物的最高智者的啟示。其內涵隨歷史發展,在歷代注疏家的著作中,詮釋層出不窮,嬗變不絕:或謂是老子的“道”;或謂即周易.系辭中的“太極”;或謂是宗教,神學之“太一神”;或謂是天文學上的“太一星”…概念的混亂不明確,雖然有使人冥想聯翩的“興味”,但永遠摸不著“實在”。
  而耶穌告訴世人的“道”與此絕然不同,那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希伯來書13:8)。所以如此,因為一個是屬天的啟示,一個是人的智慧:

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
從地上來的是屬乎地,他所說的也是屬乎地。(約翰福音3:31)

  他們所講的宇宙生成的順序亦離奇:“太一”生水→“太一”和水生天→“太一”和天生地→天地生神明→神明生陰陽→陰陽生四時→四時生寒熱→寒熱生燥濕→燥濕生歲(歲時)…這樣“周而或始,以己為萬物母”(太一生水)。這與古希臘哲學家泰裏斯認為“水是萬物之源”,或與另一些古典希臘哲學家說萬物是“地,水,風,火”四元素構成異曲同工,都是人類早期幼稚,樸素的思想體現。
  至於現代哲學家,兼容儒釋道,程朱理學,西方哲學,欲建立“新儒學”,亦頗推重古人之“貴一”思想。認為人與“大一”合一,就是與宇宙合一。為達到這境界,人必須依循莊子“棄知”(忘記一切事物之區別)的方法,明白“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之齊物觀(齊物論)。這樣,儘管哲學不能使人解決永生的問題,它卻提供一個生亦死,死亦生,與天地混為“一”的觀點,這也就是哲學的“無用之用”了。如此的“貴一”觀,顯然與我們寶貴生命的實際得救無關。
  人們憑自己的聰明,向認識的第二個層面“跳躍”,扣那“玄而又玄,眾妙之門”(老子道德經),但從半空中掉了下來,摘到的是虛妄的“果子”。

* * *

  “兼容”得不着最高真理,人靠自己智慧想像的“貴一”也不能。那最高真理存在獨一真神那裏;而只有一條道路,通向那獨一的神,獨一的真理。
  在我們說這重大問題之前,必須弄清後現代真理觀的錯誤。它否定最高真理,否定來自天上的啟示,只承認真理的相對性,多元性,認為“有用即真理”。在這種真理觀支配下,人權至上,否定神權,否定神按其形象造人所規定的基本的道德傳統。同性婚姻合法化,娼妓合法化,多妻換妻都成了“合情合理”…真的是“地上悲哀衰殘,世界敗落衰殘,地上居高位的人也敗落了。”(以賽亞書24:4)
  人的認識必要依靠神來一次大“飛躍”,才能得着真理,得着救恩,永遠擺脫沉淪與死亡。
  這“飛躍”,靠人的唯理性,認識潛能的“無限發揮”:苦想,冥想,幻想…都無濟於事;這真理向驕傲的“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天真無邪,謙虛的“嬰孩就顯出來”(馬太福音11:25);這是人類學家未能發現,所有哲學著作中的認識論無法揭示,不是人類認識能力進化的必然結果,而是造我們身軀,心靈的神,藉祂的獨生子耶穌和聖經曉喻我們,在每個人不同的特定時刻恩賜給各人:

除了在人裏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哥林多前書2:11-12)

  “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是甚麼呢?就是“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天父)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
  我們怎樣才能領受“從神來的靈”呢?聖經說,若我們願悔改認罪,“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使徒行傳2:38),使我們認識神的兒子耶穌。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人的智慧不能作此“飛躍”,但耶穌是復活的主,“祂是長遠活著”(希伯來書7:25),祂的靈能使我們明白祂的話語,明白神的道,明白神拯救人類的大計,使我們與祂心心相印。
  耶穌是神的“獨生子”(約翰福音3:16),“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希伯來書1:3)中華民族從古人“貴一”思想得出的“道”,“太一”,“大一”,四書五經裏的“上帝”,道德經裏的“聖人”,從古今中外“兼容”得來的甚麼……統統不是“神本體的真像”,只是人的哲學,宗教想出來的“假像”。因為聖經說:“凡不認子的,就沒有父;認子的,連父也有了。”(約翰壹書2:23)它們雖有人類文化,思想的“光輝”,但決不是“神榮耀的光輝”,無助於人類的得救。
  耶穌是獨一的救主,“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傳4:12)只有耶穌有資格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14:6)“道路”,“真理”,“生命”這六個字多麼難能寶貴,得着的人有福了!當代著名作家巴金,在三十年代初寫過一篇散文─“生命”,說他接到好幾封不認識的朋友的來信,說“願意跟作者去死”。富有愛心的巴金為之悲傷感歎:“為甚麼在這充滿了生命的夏天的早晨我會讀到這樣的信呢?”“我的心懷着一個願望,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我願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個口都有飽飯,每個人都得到溫暖。我想揩幹每個人的眼淚…”但“為甚麼我會叫人生出跟我去死的念頭呢?難道我就不曾給誰展示過生命的美麗麼?”…本想向人們,特別是青年人展示真理,生命,自由,幸福道路的巴金,感到自己多麼無能,無助!文章的結尾,年青的巴金引述耶穌上面的話,說:“能夠說這樣話的人是有福的”!
  對這樣一位獨一的神,獨一的救主,我們的態度應該是:獨一相信祂,獨一依靠祂,獨一跟隨祂,就像詩篇裏那位詩人所表達: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
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詩篇73:25)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保羅死讀書 ✍于中旻

點點心靈

大理點石成金 ✍余卓雄

點點心靈

鐘聲 ✍音凝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秋色 Fall Colours ✍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