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5-04-01


愛錢者談

淺談清朝的貨幣

曲拯民

 

  中國在商,殷,周期間,仍是一個內陸國家。起初,以海貝殼為貴,遂以它為貨物交換的媒介品,應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唯在供應不足情況下,才加上獸骨和石刻的來作補充。及至進入青銅器時期始用銅鑄貝狀幣代之。到了春秋時期改鑄鏟狀的片子,有把手,帶圓孔,便於穿繩。後來改鑄刀狀幣,於戰國末期改成圓形,正中留有圓孔,不久改成方孔,直到清朝告終為止。這種流行全國的小制錢,每千枚穿在一起,俗稱一吊錢。光緒末期,有紫銅錢出現,體較大而厚,每枚標明“當制錢十文”字樣。民國成立,鑄新幣,其值與清幣同。
   在青銅時期之後,鑄幣改用黃銅,那無非是由於銅之兼含鋅,錫,鐵等量之多寡,因色澤不同,遂有兩種稱謂。所謂紫銅應為純銅,硬度不高,有節省鑄造成本的長處。取粗銅棒切厚片,在模子中施高壓,生產程序簡而速。
   收集舊幣旨在紀念,有懷古的意義,如同搜集郵票,也是消遣的一種,並非當做奇貨可居,候善價而沽。

  清朝共有十代皇帝:

  順治即世祖(1644-1661),享國17年。
  康熙即聖祖(1662-1722),享國60年。
  雍正即世宗(1723-1735),享國12年。
  乾隆即高宗(1736-1795),享國59年。
  嘉慶即仁宗(1796-1820),享國24年。
  道光即宣宗(1821-1850),享國29年。
  咸豐即文宗(1851-1861),享國10年。
  同治即穆宗(1862-1874),享國12年。
  光緒即德宗(1875-1908),享國33年。
  宣統即溥儀(1909-1911),享國3年。
  清朝的國祚共是276年。

  清朝各代皇帝的銅錢正面一律有年號,背面有滿文或特別的代表字,那是某地區鑄造的符號。到了咸豐年間,外侮日甚,通貨膨脹,始鑄大形錢,俗稱“大制錢”,以每枚當十文;後來又鑄特大幣,每枚當五十,當一百,甚至當五百,當一千文;貨幣之雜亂無以復加,其式樣和種類之多,也是空前絕後的。到了同治時代,除了小制錢繼續鑄造外,只出中號一枚當十文的制錢;光緒間也是如此。因此,光緒末期用壓力機製的黃銅錢和紫銅錢,全帶有“當十”字樣,此習沿至民國。
   制錢既然缺乏一個標準模式,所以即使同一皇朝所鑄的錢,大小也不同,花式有別,字體也不一樣:正楷,仿宋或鋼筆式的字,原因是由各個銅礦自己做模子,清政府未設官方製造局。此情於光緒末期才有改變。
   到了民國初年,中國始廢小制錢。凡未被政府收回的小制錢,全部被當作廢銅出售。否則民間用繩子將它編成幾個,用在拉窗帘和帳子繩端上的把手和墜鉈。在冬季,孩子們用幾枚小制錢在方孔塞上雞毛,做成毽子來踢,這是每年冬季室內最好的運動。
   中日戰爭期間,日本佔領軍在華北各地搜求廢銅,並下令各地捐獻廢銅。此後,小制錢在民間就成了稀有的存物。日軍在青島東鎮建設了一間製煉廠名叫“大信”,煙囪數百尺高,日夜冒着含硫足以危害人畜和植物的白煙。他們的副產品是硫酸銅,就地出賣,純銅錠運去日本。
   純銅(Copper)即紫銅,其純度必在99%以上,二次大戰時缺貴,國際間成交每磅高達1.4美元。今日供多於求,價約0.7美元。青銅(Bronze)和黃銅(Brass)因含別種金屬,故缺市價。
   在中國貨幣的發展上來看,國際間,權貴和高官間償債和交易用的銀,自始至終和流行全國的銅制錢,甚至後來民國使用的銅元,缺乏一種正式的兌換率。依往習,銀元和銅元的兌換率,只憑紫銅和純銀在市場交易成交的價格一同浮沉。例如:每一銀元可換取銅元220到280枚,至少民國初年的市場波動是如此。銀元是以“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有孫中山的側像,和民國三年以後,發行袁世凱的較大側像,俗稱“袁大頭”的這兩種為標準。成色較遜的是侵入中國市場的墨西哥鷹頭銀元和清朝發行的所謂龍元幣,其上有字:
   光緒元寶,光緒年造,TAI-CHING-TI-KUO,
   造幣總廠,庫平七錢二分等字樣。
以上兩種墨幣和清幣的市值,等於民國銀元的九成二,此由於純銀度不足有以致之。這四種銀幣我各存一枚,銀的純度可在色彩和敲擊的聲音上加以辨別。
   中日戰爭前,政府將銀元廢除,並以法幣發行全國代之。由於抗戰,無以舉債,乃將銀元運至英美等國,全部未曾收回,因此這些銀元給西方政府和商人添了財富。苦的是中國人,一般家庭中,連一枚銀元也不存了。
   過去偶見舊小說中提到民間使用“紋銀”或“碎銀子”等名詞。紋銀又稱馬蹄銀,純度稍遜為93.5%。碎銀子則形狀不一,全以兩為單位,官方使用的元寶和一般條銀的純度較高。元寶始於元朝,因此得名。每個五十兩,其兩端是翹起的。條銀分十兩,五兩,三兩,二兩,一兩等類,重量是標準的。光緒中葉,墨幣鷹頭銀元侵入中國,而清廷也自設鑄造所製造龍元。元寶,條銀,紋銀,碎銀等始漸廢用。
   洪秀全起義於廣西桂平,於咸豐元年(1851年)攻陷永州,建號太平天國,連陷湖南,湖北,安徽,江蘇等省,建都金陵,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十五年的短短期間,鑄造的中,小制錢種類很多,但量都不大,今日應屬稀見之品。錢的正面和反面的字各有不同:
   天國─聖寶─太平天國─太平聖寶─太平─天國聖寶─太平通寶。沒有滿族文字。
   南京城破後,洪秀全仰藥自殺,太平天國於焉告終。
   洪化是吳世璠的年號,他稱雄只三年(康熙十七年即1678至1681年)。吳世璠是吳三桂的孫子。
   幼讀三字經今日還記這幾句:

  吳三桂,引清兵,
  順治入,據神京。

吳三桂是遼東人,明末任山海關守將,因為愛妾陳圓圓在北京為李自成所得,乃引清兵入關而致明朝告終。
   張獻忠和李自成皆明末流寇。先有張在成都稱王,國號大西,後敗於清軍而喪命。李自成在明崇禎十七年在西安稱王,同年陷北京,崇禎自縊於煤(景)山。李自成自北京西遁,被困某山中,遂自殺。
   吳三桂自從成了清順治皇朝的功臣以後,一度被封平西王,鎮守雲南,為清初四藩之一。
   康熙初葉,四藩被廢。吳三桂忿怒,在西南招兵買馬,攻取了西南四省,國號周,自稱帝王。不久,吳三桂病死,其孫吳世璠被擁即位,年號洪化。建都湖南衡州,勢力徐徐北上湖北,陝西,東進江西,福建,口號是“反清復明”。康熙迫於情勢,御駕親征。吳世璠軍大敗,他本人死於軍旅。

  我存有清朝時期的非中國銅幣四枚:日本的寬永通寶。安南(越南)的景興通寶和萬隆通寶。韓國的朝鮮通寶。由於缺乏足夠的參考,其發行的年分不詳。

  日本的寬永時代是明天啟二年(1622)到順治元年(1644)為止。此幣流行至1868(同治七年),是年德川幕府告終。次年明治登基,開始維新,發行日圓,每千枚當作一圓將它收回,此後,寬永通寶即廢用,改用新的紫銅錢幣。
   乾隆四年即1739年,安南黎姓王朝鑄錢景興通寶。此王亡故於乾隆五十二年即1787年。安南南部的阮姓王朝,自稱元隆王於道光十三年即1833年,其人逝於何年無可考。
   朝鮮亡於日本時在甲午戰爭後,即光緒二十年。相信此後朝鮮通寶便逐漸廢用,由日幣取代了。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雲彩生活

簡易食譜:Creme Brulee ✍嘉麗

雲彩生活

麻將癲癇症 ✍烝民

談天說地

甚麼是大罪 ✍于中旻

書香陣陣

讀書樂:悲愴大地 ✍文中旴

談天說地

誰是中心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