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趣飄送 ✐2005-02-01


貝多芬二三事

史葉

 

  音樂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被稱為“樂聖”。他的偉大,在於其獨立特行。他是音樂史上第一個獨立音樂家,不受宮廷的供奉,也不是教堂的雇用,而能維持優裕的生活。

  1770年十二月十六日(教堂施洗紀錄為1772年),貝多芬生於波昂附近的小鎮,父親和祖父,都是教堂的歌唱家。
  從早年,就表現出音樂天才。在十七歲的時候,受波昂紅衣主教選舉人的資助,赴音樂首都維也納從師學習。他先後受四位名師培育,其中有莫札特和海頓;不過,他自己養成獨特的風格。不久,他成為維也納最受歡迎的演奏家。
  1795年,二十五歲的貝多芬開始作曲。到1809年,“海頓伯伯”逝世,貝多芬無可爭議的承受了他的冠冕。

  貝多芬自稱“儘量行善,熱愛自由,絕不違背真理,就是在寶座之前也是如此。”他追求品德,只是不免心與願違。不過,他信守的原則之一,是不侵犯朋友的妻子。1802年,他開始經歷失去聽覺,後來甚至聽不見稱讚的掌聲;這使他益加煩躁易受激怒。他有時情緒低沉。那年的十月六日,他寫了“遺言”(Heiligenstadt Testament),解釋他內心的感受,宣稱自己不是憤世嫉俗的人:

“噢,至聖者,你察看我靈魂的最深處,知道我愛人,並願過良善的生活。噢,人啊,有一天,你們讀到這些話,就知道你們誤會我。…”

  他愛共和,青年時期的浪漫性向,使他心儀拿破崙,預備把第三交響樂題獻給拿破崙。到後來聽到拿破崙稱帝,他忿怒的把已經寫成的首頁撕成兩半,丟在地上;並且改名為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與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彼此慕名,但只會面一次。
  1812年七月二十一日,二位超卓的藝術家會面了,地點在特浦里(Teplitz)。二人在街上走,迎面來了奧地利女皇,全副儀仗,和跟隨的王公貴人等。貝多芬對他的同伴說:“拉着我的手臂;他們必定要給我們讓路,我們不讓他們。”但歌德脫帽肅立道旁,俯首等那群人全部過去。貝多芬則昂然闊步前行,遇到王公們向他致意,只稍微用手拉一下帽子。貝多芬先過去了,停下等歌德趕上來。貝多芬說:“我在等你,因為我看重你,給你當受的尊敬;但你太尊敬那批人了!”
  此後,他們沒有深切的交往。

  貝多芬對教會中某些人和某些作風不滿;但他後來對自己的痛苦終於可以接受了。不僅他的作曲,常是獻給當時教會中的人,他對教會音樂也有相當影響。現在的教會音樂中,普遍使用的“快樂歌”(Joyful, Joyful, We Adore Thee),是採自他的第九交響曲;普天頌讚詩集中的“父母之邦”(Lord, While for All Mankind We Pray),和“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起初的曲調,也是貝多芬的作品。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海芋,廣東狼毒 ✍餘暇

樂趣飄送

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郁韻靈

藝文走廊

建築設計與環境協調 ✍謝順佳

談天說地

溫和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