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4-11-01


謎樣的復活節島

李君聰

 


放大

  孤懸太平洋東南,屬南美智利領土的復活節島,全島面積約64平方英里,現今人口三千多(另島上平均每日有二百至三百世界各地遊客在此旅遊)。它東距智利和西至大溪地群島都各為二千多英里,但很少旅遊郵輪過訪,而飛往此島的班機又不多,是以仍似得遺世而獨立。
  復活節島上現仍存有近千個巨大人造石像(Moai),半埋土中,頹倒地面或經重立於人造石基(Ahu) 之上。誰人建造了這些巨石人(高六英尺至六十英尺,重三噸至三百噸不等)?造這些石人之目的為何?近十個世紀前的土人如何只用簡單原始石器工具鑿出這些石人?他們如何搬運這些巨石人到海邊各地的石基上?(建這些石基的工程和技術也不簡單,有些是六百多英尺長的)又怎樣把這些石像豎立石基上(這些石人的頭上還放了十多噸重的紅石石帽)?這些土人源自何地?亞洲?南美洲?還有古時島上土人遺留下來的木刻圖形天書,至今尚未有人能解出。

  這樣的一大堆謎,自二十世紀初起,歷經各地學者和考古學家來島研考,至今仍未有一些完整的答案或結論。

  當我還住在香港時,南美安地斯山上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印加古城和太平洋中的復活節島,都是我極嚮往之地,但都似乎遙遠得很。所幸移民到美國之後,曾多次漫遊了中美各地和南美八個國家,印加古城遊過了,也走了印加古道。在今年六月,我偕夫人遊覽南美智利,又特地自其首都聖地牙哥飛到復活節島(航程五小時多),留島上五天,住海邊的度假酒店(90美元一夜),租了一部小型鈴木四驅車自駕(60美元一天,島上有頗良好的鋪裝和未鋪裝道路)。
  這次到智利之前,曾閱讀了不少有關復活節島的書刊,算是“有備而戰”,是以這次復活節島的自駕車遊,頗算美滿,只是島上日間常有傾盆驟雨,有點美中不足。
  島上土人的祖先大約在公元五世紀開始來到,研究復活節島歷史的學者多認為他們來自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亞諸島。挪威學者探險家海耶杜(Heyerdahl)曾於1947年在南美造了印加式的木筏,並成功自秘魯西岸漂流一百天到了離海岸之西四千多英里處的一個太平洋海島,加上復活節島上一些石基的砌石型款和技巧,都極似古印加人的,所以海耶杜極力主張島上的原土人來自南美。
  島上土人建造石像,大約始於公元十二世紀而止於十七世紀,在此之前,土人已在島上海邊各地建有石基祭壇以作祭祀先人之用,後來更把建好的石像搬運到石基處並豎立其上(有些石基距離建造石人之工地遠20英里之遙),以紀念各土人部落之先祖,酋長或祭師等。後來互相競爭,各處的石基越建越規模,石像也越造越高大,到了十七世紀初,島上各族土人有內鬥,越鬥越烈,互毀敵方的地基祭壇,又把石基上的巨石人推倒地上。與此同時,在這島中部死火山Rano Raraku火山口內外的造石人工場(Quarry利用火山上的巨大火成岩岩石鑿出)也停工了,這一大群工匠亦突然消失了。礦場工地上已鑿好和未完成的石像今尚存者有六百之多,造好的及仍未運出的石人近四百個,現時仍放地上或直立半埋山邊泥土中,留供今人憑弔。

  復活節島的土人一直遺世而獨立地在島上生存了十多個世紀(極盛時,島上人口近一萬人),一直到了1722年,始首次有外人到訪,那就是荷蘭海軍提督洛支溫(Roggeveen),率三船經過此島,並曾派人上岸逗留半天,會見了土人。不過他以此島荒涼及土人生計原始,是以沒有久留,也沒有打算將之據為荷蘭屬土。但他們到訪此島之日,剛為當年復活節的星期日,荷蘭人便將此島命名為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一直沿用至今。
  1770年,西班牙轄下的秘魯總督派了二艦來到此島,登陸之後又在東部山上豎立了三個十字架,宣稱這是西班牙皇朝領土,並以當年西班牙王之名字命名此島為聖卡洛斯島,但沒有派下駐兵派人管治。1774年英人庫克船長(Captain Cook)在他的第二次環球航程中到過復活節島,並在島上察看三天,目睹了一些仍直立及被推倒在地的石像,庫克也對此島沒有甚麼大的興趣,但他派了隨船畫家上岸為島人和石像繪了紀錄圖像。
  十九世紀期間,曾陸續有法國船隊,還有俄國的,德國的,美國的(捕鯨船及海軍)來過復活節島,他們多有上岸觀察或作圖誌。1864年,法國開始派天主教教士留島傳道。島民在1862年曾有一悲慘之血淚史:是年有秘魯惡徒來到復活節島,狂行擄去千多島民到近秘魯海岸之海島作採島糞之工役,數年後島民疲病死亡泰半,僅百多人倖存返回復活節島。
  1888年,智利派了海軍艦隻來到,正式宣布此島併入智利版圖,又派了海軍軍官來管治這個他們稱為ISLA DEPASCUA的海島,這軍管一直延續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始結束。
  自二十世紀初,開始有學者和專家來島長駐作詳細考查和編寫紀錄。1914年英國貴婦勞列治夫人(K. Routledge)獨資坐其遊艇來到此島,並留駐島上一年有多,又紮營於島上各地,作詳細考察。她雖然未受過正式考古專業訓練,但她的確做了很詳細有關島人和其石像的紀錄,並在1919年出版了專著,開了一個先河。
  1935年,德籍天主教英格列(Englert)神父自智利被派來復活節島,一直到1969年他去世為止。英格列神父在島上竭誠宣道,愛惜島民,又學識土語,遍訪島上年老遺民,寫下不少有關此島之口述歷史,他又曾把島上近千石人和三百多石基,編了號碼,做了紀錄。他為了重立石人所需要的經費,於1968年到美國募捐,並在返島途中病逝,可謂鞠躬盡瘁。
  歐洲北海維京人後裔的挪威人海耶比(Heyer Dahl),經1947年Kon Tiki木筏漂流太平洋成功和載譽之後,於1955年十月率挪,美,智三國之五個考古及人類學學者來到復活節島,他們在隨後的六個月內做了不少發掘,重修石基,重立石人等工作。後來海杜出版了AKU AKU一書,詳細紀錄這些工作過程,這和他的另一書KONTIKI一樣,暢銷非常。
  之後,團員中的美國慕來(Mulloy)教授,智利佛吉羅(Figueroa)教授,和當年隨團作見習之土人青年Rapu(後來入大學習考古,八十年代曾出任復活節島總督),在1960年以後在島上斷續作考古發掘,編寫報告,又陸續重新豎立已倒地之石像,又修復Orongo古村遺蹟等等,厥功至偉。

  我們這次在復活節島上主要遊賞了三種不同的石像遺址:(一)在Raraku火山工場上的眾多半埋土中已完成了的石人,以及仍在石床上半完成的石像(最大的有70英尺長,重約300噸)。(二)在島上海邊各地的半毀或全毀的地基(土人內戰之致)和被推倒的巨大石像,有仰天的,有俯地的。(三)自1956年以來陸續依當年原狀重新豎立的石像(有用古土人舊法,有用近代起重機),有單獨一個的,有並排的(五石人至十五石人並排不等)。有些石人頭上放有另類紅石造成的紅帽(Pukao),有些還原了的直立石人並重配了原有的眼睛(珊瑚石作眼白,火曜石作黑眼珠)。我們看了這三種石人巨像,發古之幽思之餘,真佩服他們古時土人這樣的苦心勞力,又豈只真是僅係紀念先人?這真是一個大謎。
  在島上,我們又看了另一死火山Ranokao(海拔1300英尺)山頂崖邊的古村Orongo,又島上的小天堂和小規模的博物館(都是紀念Englert神父的)。
  島上未見有警察,多餐室,少店舖,全係平房,有計程車,機場簡單。所見之土人多友善,操土語(Rapa Nui)及西班牙語,亦懂英語。遊客多是澳洲人和日本人(日本曾於1995年出資贊助重立Ahu Tongariki的十五個石人),美國人和歐洲人則較少。當地土人對我說及很少見有華人來此訪遊,不過我知道香港的苦行僧旅行者倫文標,於1990年來過,當年他留島上七天,遍住島上各村落土人家中,天天步行去看石基和石像,很了不起。復活節島上很多石基和石像遺址,今屬智利國家公園範圍,稱為露天博物館,亦屬聯合國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約基別:以色列的偉大母親 ✍史述

談天說地

善工非善功 ✍殷穎

點點心靈

小鎮一遊 ✍陵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