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趣飄送 ✐2004-10-01


音樂的價值

劉帝傑

 

音樂對聽眾而言,可以是免費。但同一闕樂曲,對作者而言,卻是昂貴。因為他們所付出的心思勞力,是非比尋常。

不費分文與崇高偉大

  在今天商業主導的社會,免費始終是一個吸引的賣點。但在推廣純潔高雅的宗教音樂,能否運用同樣的方法?

  商業音樂唱片可以在商場店鋪免費試聽,在電視電台免費收聽,在電腦網址免費下載片段,這皆叫人樂於沉醉其中;但背後目的是吸引人購買擁有此唱片,付鈔參加演唱會。
  反觀基督教音樂,會眾可以不用付款入場,在教會便可欣賞到優美的樂曲。詩班的唱頌,指揮的演繹,樂師的和奏,皆在無私的奉獻形式中進行。

  很多聽眾想當然地以為基督教音樂可以不費分文而得享,而忽略如何資助支援音樂人的事工。

  基督教多以免費的形式交流,但這不代表它以此作號召,吸引聽眾赴會,也絕不等於其音樂的質量較差,價值較低。正因為它所歌頌的對象,是一位超乎金錢交易,崇高偉大,賦予價值的上帝。

自我釐定與他人定位

  事物的價值,在經濟社會,仗乎供與求。多人需求,而其供應有限者,則價格攀升,價高者得。

  價值是指事物對人的重要性。(註1)價值何來?不是事物本身自我釐定,而是他人給予定位。

  商業音樂的價值,來自是否有聽眾購買唱片,對其趨之若鶩。基督教音樂的價值,在乎聽眾生命情操是否因音樂得以提升,而對其珍之重之。
  能譜製出提升生命的優質音樂,創作者演奏者必須有足夠時間資源,去苦心構思,恆久操練。

  當信徒說熱愛基督教音樂,要提高基督教音樂的價值,你我不能只追求免費的音樂,也需考慮如何支持創作者演奏者的生計。
  音樂對聽眾接收而言,可以是免費。但同一闕樂曲,對作者製作而言,卻是昂貴。因為他們所付出的心思勞力,是非比尋常。

一己增值與群體價值

  尋常的人,多求事事增值,忽略考慮再創價值。

  讀到歐洲學者李察朗文(Norman, Richard)及華非羅孚(Ramirez, Rafael)的哈佛商業評論,他們在“價值星體:設計互動策略”一文指出:“成功機構不再單單加增價值,而是再創價值。創造價值的秘訣,就是建立學問知識與人際關係的優良配合。”(註2)

  不少人只求增強自己知識,鑽研更深音樂造詣,購買更多唱片,享受更多音樂會。然而,受益人似只限於一者個體。惟有人將知識傳遞交流,將資源與人分享,將金錢投資發揮,便可將一己增值轉化成多人受惠的群體增值。如何將叫人冷傲的學問知識,轉化成溫暖的人際關係,正是功夫的考驗。
  沿此去路,更多音樂學生可以受到栽培,更多音樂機構可以得到支持。通過互動互助,有價值的音樂得以被創造,而音樂的價值亦得以被保存。

  使徒保羅說:“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5)
  不少教會,則重資助本會音樂事工,培訓會內會友,施與受同於一體。其實他們可以將領域延伸資助會外機構,通過這些機構,從而培訓州外國外的信徒。這也是為日後天堂每天的音樂敬拜,準備更多人材。
  資助的方式,可以是恆常代禱,奉獻金錢,捐贈器材,參與聚會。縱使是一張問候咭,也可成為同工的激勵。
  保羅的勞苦,動機絕不是令自己比受惠者取得更多福氣;而是深知道奉獻及作工的連續效應,“施予”所帶來的人間福樂,必比“接受”來得更多更遠。

商業功用與社群功用

  更多更遠的,是全球市場化的目標。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學者哈伯瑪斯(Habermas, Jurgen)評論資本主義社會指出:其“體制依功能與實用價值來運作,以金錢與權力來指導其方向。”(註3)

  今天不少人評賞音樂,多在乎其商業謀利功能。如它能舒暢心懷,振奮人心,打上流行榜,又可帶來金錢收益,便會特別注重,再三播送。

  反觀中國初民社會,音樂詩歌受愛戴,卻在乎其感化人心的社群功用。孔儒說:“禮以制其宜,樂以導其和。”音樂詩歌的抒緩情感,被用為調和生活,維係秩序之方。(註4)進一層次,初民音樂,更被用為頌揚神明的媒介。

  音樂如何能摒除商業的主導控制,反樸歸真,達致興觀群怨,溝通上帝的社會功用?中國文化史家錢穆以詩經三百首為例,指出媒體特點要具有:“嚴肅與敬畏心情之流露,沒有玄想與誇大。有活潑與真摰的同情,沒有鋪張與荒唐。”(註5)

  上帝賜人口耳感官,功用是聆聽接受,表情達意。上帝亦賜人自由意志,去選擇聆聽祂,或拒絕祂。我們選擇甚麼?嚴肅與敬畏地歌頌祂?或鋪張與荒唐地觸犯祂。

  原來事物的價值,不在乎其本身功用,更在乎人選擇如何去發揮其功用。

  究竟價值何來?佈道家葛培理牧師說:“事物價值來自其物主或買家的賦予。我們的價值來自上帝創造我們,及基督為我們捨身的事實。”(註6)

  救恩,於受眾而言,可以是免費而得。但於物主基督而言,祂付出了昂貴的生命代價。
  音樂,於聽眾而言,可以是免費而得。但於物主作者而言,他付出了昂貴的構思代價。

  只有當聽眾轉化身分為經營者,就會領略個中價值。

  今天,你我如何能領略音樂價值?其一途徑,就是選擇身分轉化,變身成為音樂的投資人。

(本文初刊於jnX音樂敬拜事工機構2004年季刊

  1. Kellerman, Dana (ed.): The Living Webster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USA: Delair Publishing Co. Inc., 1981. p.1093.
  2. Norman, Richard & Ramirez, Rafael: From Value Chain to Value Constellation: Designing Interactiv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93. P.65-77.
  3. Habermas, Jurgen: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ume 1: Reason & the Rationalization of Society. Beacon Press, 1985.
  4. 朱光潛:談修養。台北:聖天堂出版社,2001年。頁212。
  5.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台北:正中書局,1978 年。頁55-56。
  6. Graham, Billy: The Value of Man" Unto the Hills. Dallas: Word Publishing, 1986. P.3-4.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在天相逢可相識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復活節談“死結” ✍余卓雄

藝文走廊

過零丁洋今昔 ✍凌風

談天說地

橄欖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勇於認錯 ✍劉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