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談天說地 ✐2019-05-15

賞賜與收取之間

殷穎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21)

  神的賞賜,無人不愛,且多多益善,約伯即其一。約伯的家業蒙神賜給:兒女不少,家僕眾多,家庭美滿,生活富裕。神賜福約伯,並非無故,因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這樣好的人,得到上帝賞賜,是理所當然。但平地忽起風波,撒但竟向神進讒言:“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呢?你豈不是四面圍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麼?他手所作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撒但向神進讒言,神採納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凡事皆出於神。神若不應允,人所有的禍福都不會發生。
  約伯在遭受這種難以接受的災難,與致命的打擊後,他的反應讓我們十分驚訝。當這些大災難次第降下時,他除撕裂外袍,剃髮之外,並未呼天搶地,痛不欲生,對災難的降臨,激烈地向神呼求甚至抗議。他的第一反應卻是:“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這種克制冷靜的反應,非常人所能做到。上帝對他的評語:“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神知他甚深,約伯的信仰禁得起如此殘酷的考驗,世上再無第二人。在某種意義上,我認為約伯或可象徵受苦的基督。因翻遍新,舊約聖經,很難再找出第二人。不錯,有一位與約伯略同者,即神的僕人亞伯拉罕。但必須指出,神在試驗亞伯拉罕時,命令亞氏要將其獨生子以撒獻為燔祭。亞伯拉罕帶以撒上了摩利亞山的壇(創世記22:2),並動手將以撒捆綁,置於祭壇之上,伸手將刀舉起,但在尚未斬下之際,神及時顯現,阻止了亞氏手中的刀,未將以撒真的殺了獻祭,卻驗證了亞氏的信心。但約伯的十個子女卻已完全遭害,兩相比較,信心之輕重,高低立判:亞伯拉罕與約伯無法比擬。約伯在遭遇此重大災難時,不僅不犯罪,更不妄評上帝的作為,此種信心,約伯為古今一人。


約伯與他的妻子
Job Tormented by his Wife, 1619
by Gaspard de Crayer, 1584-1669

  約伯記中另有一人,完全與約伯相反,就是約伯的妻子。此人未知其名,應廣泛地代表一切“正常”的人性,她的反應與約伯南轅北轍。她似乎是心疼她丈夫,因撒但第二次獲准攻擊約伯,已非其身外之物,而是約伯的身體,“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約伯就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按:此類毒瘡不僅奇痛還會奇癢,故要以瓦片刮身體)。約伯的妻子對他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麼?你棄掉上帝死了吧!”約伯的反應更出人意外:“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裏得福,不也受禍麼?”約伯的妻子要約伯棄掉對上帝的信仰,死了吧。她的反應絕對是一般人在遭受如此痛苦打擊時的“正常”反應,也正十足代表人性之發言。鮮有人能逃出約伯妻子的窠臼,而這就是人性的寫真。約伯卻能顯示出人已泯滅的神性,所以我認為約伯或可象徵受苦的基督。
  本文要討論的主題,是神賞賜與收取的問題。上帝的賞賜無人拒絕,但多半的時候都視為當然。譬如陽光,空氣與雨露皆為神的賞賜,有人為此特別感恩嗎?恐怕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理所當然,不以為意。但上天若要收取回去呢?也鮮少有人不抱怨連連,認為“不應該”,甚至還會有更激烈的反應。記不記得約拿先知對神的頂撞,他為一株蓖麻樹枯死而發怒。上帝問他這樣合乎理嗎?約拿竟然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約拿書4:9)而這就是人性的傲慢。不要講賞賜與收取了,一般人性所表現的,別人借錢或物給你,你會很高興。但當人要向你收回時,心中便會很不高興。皆為人性之常。人的健康為神所賜(平時並不覺得要特別謝恩),但人一旦生了病,神要向人收回健康呢?人祈禱而得不到正面的反應,病痛仍在,有時甚至還會加厲(如約伯)。我們能如約伯那般,無絲毫抱怨面對疾病嗎?恐怕大部分人之反應都會如約伯的妻子,要背棄信仰,並詛咒自己吧。約伯的功課很難學,絕大部分之人皆得零分。約伯妻子要約伯棄掉信仰,已經干罪,應得到負分了。
不錯,約伯的受苦可以預表基督,但約伯完全脫離人性的軟弱了嗎?未必。請讀約伯記第三章便見分曉。他的“人性”並未完全泯滅,約伯詛咒自己的誕辰:“願我生的那日和說懷了男胎的那夜都滅沒。願那日變為黑暗;願神不從上面尋找他,願亮光不照於其上…願那夜黎明的星宿變為黑暗…我為何不出母胎而死?…或像隱而未現,不到期而落的胎…他們切望死,卻不得死;求死,勝於求隱藏的珍寶…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靜,也不得安息;卻有患難來到。”
  約伯將自己咒詛到如此地步,當然是由於他心靈與肉體雙重痛苦交織的結果。一個人肉體所能忍受的痛苦已達到極限。這與基督在十字架之痛苦達到極限時的呼籲:“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馬太福音27:46)之情節略同。但基督應為祂最後之神性發言,而約伯卻應為他人性之怨懟,因基督是道成肉身而受苦受死,根本是神自己的沉痛吶喊,不須怨懟。基督在走上十架之前後,皆十分清楚祂是為拯救世人而受苦受死。約伯卻是神為他安排的受苦者之代表。約伯代表一切人類在受苦達於極限時,所發出之無奈的慨嘆。他如未發出自我詛咒,寧願受苦而不怨懟,便已到達了完全的神性。人性已由他的身體感覺上泯滅了嗎?當然不是。因約伯是一個十足的人,一個受造者,在“賞賜與收取”之間,他已難能可貴地做出正確的示範,可為受造之人的目標。但他畢竟還是一個受造之人,絕對無法與道成肉身之神的基督相比擬。神對他的評語已予受苦者約伯之榮冠:“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阿們。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90509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