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15-12-01

陰陽割昏曉

─題採杜甫“望嶽”詩句,借詠“創世記”之晨昏─

殷穎

 

  讀香港LTS英文季刊,內有一篇短文“信心係陰陽”(Faith with Yin/Yang)為Rev. Angus Wu所著。文中討論中國的太極與創造之關係,引證約翰福音第一章3-5節,論述頗有見地。
  按太極為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太極”出自周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極觀念最早使用者為莊子易傳,此觀念多用於宇宙論與方法論;莊子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內篇.大宗師第六)

  論及陰陽太極的觀念,在中國固有的哲理書中,多有提及;有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及“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老子道德經中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德經.四十二)


太極圖

  太極陰陽之特性,有對立存在者,如熱為陽;寒為陰,天為陽,地為陰,認為宇宙萬物皆對立存在。但相對並非絕對;如上為陽,下為陰;山峰為陽,平地為陰;但平地如相對為地底下,則平地為陽,地底為陰。皆為陰陽相對性的關係。
  另有陰陽相互依存者,兩者雖不同,卻可相互依靠,消長;二者也有相互轉化的關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任何一方皆不能單獨存在(如太極圖像所示),彼此相互消長,又能變化出眾多不同的現象;如陽代表天,父,光,熱,表面,過去,奇數與強勢;陰性則代表地,母,雌性,暗,寒,內裏,未來,偶數與弱勢等。
  以上種種,都是由中國古典哲理奧義中推演出來的觀念,因中國的文哲大家,一向主張“學究天人之際”,要向無窮無垠的天際去探究宇宙創造的答案,而太極的陰陽便成為古代哲學家們虛擬出來的一個具體象徵,然後再由太極生出兩儀與四象,復由四象再衍生出八卦,而八卦更能演變到無窮。
  近代科學家接續上場,由霍金的時間簡史中演化虛擬出黑洞與宇宙大爆炸說,而最後由當代科學家探索出來的,不就是“上帝粒子”(The God Particle)才為宇宙的第一因嗎?
  中國的詩人想像力也超豐富,唐詩人張九齡(678-740)“感遇”的五言詩中有句:“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在Faith with Yin/Yang文中,Rev. Wu英譯張詩為Circumstance governs destiny cause and effect are an infinite cycle。張九齡主張“文以明道”,而這個“道”便直指人心靈的安頓處,便已涉入宗教的範疇了。
  古人對“天人之際”可以探究,但卻無法探究出宇宙的真義。中國哲人發明的太極圖,是否能洩露出一絲宇宙創造的奧秘,尚未之聞也。由於當下的科學家對宇宙奧秘的長久探索,最後終於尋到的“第一因”,卻是“上帝粒子”。至於Rev. Wu文中採用的張九齡詩“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詩意涉入另一個思考的方向,還悄悄地與佛,道家的宗教意識掛了鉤。視運命為輪迴循環,引入另一層意識領域,需專文討論,本文便無法兼顧了。
  太極中的陰陽論,涉及黑,白,雄,雌,男,女,善,惡,以及是,非等無限引伸之可能,而基本的陰,陽或可顯示神的創造。

“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創世記1:1-4)

太極圖中之陰,陽,或能略示神初創世界時的狀態,聖經所示之黑暗,即為神創造時的“空虛混沌”,那時黑暗便已經存在,顯示它不在上帝的創造之內。這種最原始的黑暗,使我們想到科學家霍金臆測的黑洞說,以及宇宙大爆炸等構想。如果真有宇宙大爆炸,很可能為神創造宇宙過程中的一個細微環節,因創世記並非科學書,並不記載神創造的種種進程,僅記錄最後的結果。其中代表真理,大是,正義與愛的便為神正面創造的結果。神也鄭重評定“光是好的”,即示意暗是不好的,邪惡的,是導致死亡的元素。早已在創世記中便定讞了。
  由聖經的舊約進入新約,約翰福音開宗明義的話語中,神又強調了真光(非物理的外在之光,為人內在的真理之光)。神已由日頭所發的光,提升到真理之光了。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着祂造的。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約翰福音1:1-5)

  在舊約創造世界與人類的神,是威嚴與聖潔的,故人對祂敬畏而遠之,因人在犯罪之後,內心中潛伏的罪惡基因,使人不敢親近神,否則見光便死了。而這光當然不是日月之光,而為神的榮光,但聖經一翻到新約,由於神對世人的大愛,故對人的態度便起了一百八十度的大翻轉,因為道成肉身的基督已經誕生了。人雖然仍為原來的罪人,但神卻要親自藉人體降生凡塵,成為人的樣式,可以使人在近距離親炙。基督不僅成為藉人之肉身誕生的人,而且是卑微的人,類凡夫俗子,更像僕人。祂與人們共同生活,與一般人無異。基督的生命就是人的光,是創造者的真光。太極所顯示的陰陽,是另一種境界,因神不是物理的光,而為生命的真光,所以真光便成為約翰福音的主題。作為真光的基督,能深入人間並深植人心,為要照亮人性中的黑暗(邪惡)。於是光與暗便產生了激烈的衝突,黑,白對陣,由基督開始傳道時,撒但大張旗鼓公然進行對主的試探(馬太福音4:1-11)始,到基督臨刑前在客西馬尼園時的最後攻防(馬太福音26:41-46)之肉搏戰,都顯出黑暗與光明的嚴重衝突與對決。
  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中,深入剖析了人肉身之內的“二律戰鬥”;肉體的律(黑暗)與上帝的律(人心中尚未泯滅的良知),其結果則為人體內之神律面對肉體之律時,卻每戰必北。因撒但的黑暗邪惡已深植人心,早成為人肉體罪惡的基因。人如不靠基督的十字架,便永難掙脫黑暗的控制。聖經啟示中從未予黑暗掌握者以輕視:

“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此外,又拿着信德當作籐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着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以弗所書6:11-17)

基督雖以光明戰勝了黑暗,但黑暗掌權者仍在今日的世界上橫行,黑白的矛盾與敵對,更有增無減。太極圖所示的陰(黑暗)陽(光明),由創世至今,便尖銳敵對,自古已然,於今為烈。但二者的矛盾,日後必將統一,即世界末日(彼得前書2:8-13),屆時黑暗便將結束。黑暗及其掌權者,便都要被投入永死的硫磺火湖(啟示錄20:7-10),那時黑暗便會由宇宙中永遠消逝,而象徵黑白二元的太極圖,也將隨之殞滅了。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51201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