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談天說地 ✐2013-03-01

友好與友愛

劉廣華

 

  友好與友愛不同。友好隨時都會停止,因為友好建立在利益上面。我今天和你做朋友,因為你對我有利。如果明天我在你身上無利可圖,我何必再和你做朋友呢?我為甚麼不把你忘記,找另一個對我有利的人做朋友呢?這是比較好的“友好”,更壞的“友好”,就是貪新忘舊,反臉無情,把舊朋友出賣,甚至把舊朋友置於死地。英國首相邱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曾經說過﹕“英國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就是“友好”最好的定義。


莊子畫像

  友愛永遠都不會改變,因為友愛建立在情義上面。在戰國時代,有兩個哲學家,互相為友,一個叫做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另一個叫做惠子(約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又叫做惠施。他們的故事正好解釋了友好和友愛的分別。惠子是宋國人,到魏國去做官。他主張魏國與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強大的秦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合縱抗秦戰術”。當時惠子所事奉的魏王是魏武侯,魏武侯死前沒有立下承繼人。因此,當他一死去,國家混亂,他的兒子們就互相爭鬥,結果由魏罃奪得寶座,是為魏惠王。魏惠王重用縱橫家張儀,惠子失寵,加上他與張儀不和,因而被魏惠王逐出魏國。惠子被逐出魏國之後,投奔楚國,但是也沒有被楚王重用,最後返回宋國。當他最失意的時候,與莊子為友,莊子也是宋國人,那時還未成名。莊子同情惠子,與他同憂,二人遊山玩水,談天說地,講論哲學,形影相隨。

  過了一段時間,魏惠王死了,新王登位,這回輪到張儀失寵,惠子被召返回魏國服務,後來當了丞相。莊子知道這個消息,歡喜到跳躍起來,決定前往魏國去拜訪老友,向他祝賀。當莊子抵達魏國首都的時候,有些愛拍馬屁的隨從對惠子說﹕“貴友莊子此次來拜訪丞相,恐怕目的不在向丞相道賀。他可能心懷不軌,別有企圖,想謀取丞相的座位,丞相不可不防也。”

  歷史記載,惠子聽信讒言,但是筆者則認為惠子是一個可以同憂,而不可以同樂的人。於是他利用隨從的讒言,隨即下令尋找莊子,但是士兵在首都搜查了三日三夜都尋找不到莊子的下落。他為甚麼要尋找莊子呢?如果他找到莊子,第一當然不會讓莊子來見魏王,第二當然要莊子馬上離開魏國,第三還可能會把莊子殺死。不料到了第四天,莊子突然來到相府,惠子愕然,卻裝着很熱情的樣子說﹕“莊兄別來無恙?”莊子回答說﹕“還是兩袖清風,一事無成。劣弟今次特來恭賀惠兄,並向惠兄講一個故事。在南方有一良禽,飛往北海。在途中非梧桐不棲,非竹果不食,非甜水不喝。地上有一鴞鳥(即是貓頭鷹),剛獲一臭鼠,懼良禽來奪,向天狂叫。惠兄,想汝不會因懼弟奪汝相位而動怒也。”

  惠子聽後十分慚愧,很不好意思的向莊子道歉,說﹕“莊兄,請寬恕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於是立刻下令設宴歡迎莊子,這是古代的一種賠罪方式。莊子離去後,過着隨遇而安,與世無爭,不求聞達,自我陶醉的生活。惠子繼續過着官場的生活,不但沒有和莊子再來往,還看不起莊子。這就證明他從前窮途落魄的時候,與莊子來往,只是友好,根本就沒有真情。莊子就完全不同了,從此潛心研究老子哲學,加上自己的體會和發現,將之發揚光大,後人稱之為“老莊哲學”,或“老莊思想”,甚至簡稱“老莊”。

  老莊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這是甚麼意思呢?讓筆者舉一個例。秦始皇吞滅六國建立大秦之後,採納法家的思想治國,因為法家主張以君為本,使用嚴刑峻法來控制百姓,正合他的個性和心意。結果弄到怨聲四起,民不聊生,天下無敵的偉大秦國,兩代即亡。漢高祖劉邦平民出身,繼秦登位之後,採用老莊的思想,實行無為之治。政策就是以民為本,政府不推行甚麼勞民傷財的大運動,就讓百姓自由發展,一切順其自然。這一來,百姓不但得到喘息,而且還可以發揮自己的才智,結果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們大中華第一個黃金時代大漢就被建立起來。直到今天,我們還很自豪的稱呼自己為讀漢書寫漢字的漢人。

  莊子成名之後,沒有忘記他的老友惠子。他記得當年惠子與他談論哲學的時候,雖然彼此的見解不相同,但是他覺得惠子所講的也很有獨到之處。於是他把惠子的哲學思想整理和編寫下來,稱之為“歷物十事”,主張先分析世界事物,然後擬定世界的規律。莊子的目的是要讓自己的老友惠子的哲學思想也流傳千古。這就是友愛!

聖經說﹕“朋友乃時常相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言17:17)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30303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