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8-11-01


廈門遊

史述

 

  到了廈門,這個南中國的海港城市,是所有城市中最清潔的,先有清新的好感。
  廈門是臨海的中型城市,負山面水,形勢甚佳,風景絕美。本來名鷺嶼,鄭成功以此為抗清基地,置思明縣。

  鄭成功(1624-1662)是鄭芝龍的兒子;芝龍本是海盜領袖,出沒台灣海域,後來歸附明末的朝廷;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女子,成功生在日本的海岸小鎮。到七歲的時候,父親才把他領回故鄉福建南安。以後,他在鄉讀中國古典文學,然後到南京考功名,留京到1644年,滿清入主中原,長驅南下,南京淪陷,才回到福建。
  後來,芝龍投靠了新朝,也召兒子服事新主子。成功不肯作貳臣,繼續支持明朝宗室的唐王。唐王賜他姓朱,算是一家子人,所以後來他被稱為“國姓爺”。
  那時,滿清為了對付明宗室在西南的反抗勢力,不暇旁顧;鄭成功得以在東南沿海地區發展。他以廈門和金門為根據地,其他殘餘的反清勢力,也來參與。1659年,鄭發動最大的恢復行動,聚結軍隊近十萬人,佔據長江下游,進搏南京。可惜,因為戰略錯誤,以至造成重大挫敗,反清復明的時機,從此一去不返。
  鄭的下一步重要行動,是進軍台灣,逐出荷蘭殖民主義者,存意作為長遠的復國基地。
  清順治十八(1661)年,他率二萬五千軍隊,進攻台南安平港堡壘。少數荷蘭守軍,被迫撤出。鄭設立民政官署,福建沿海移民,相繼來到,台灣得以有規模,有計畫的開發。諸務粗定,眼見自己的兒子,沒有大志,而另一位積極恢復的張煌言,不明他的苦心,不體諒他有限的力量,責他是“海外避秦客”。
  鄭成功於1662年六月二十三日抑鬱而逝。“出師未捷身先死”,得年僅三十八歲!
  他的兒子鄭經,在部屬輔助下繼位。他繼續發展,卻乏力恢復明室;至延續了明朝的年號二十年,也於康熙二十年離世了。
  一代過去了。當年改朝換代的恩恩怨怨,戰爭殺伐,已經少人記得。記得的人,追憶前朝的腐敗貪污,宦官當權的殘暴,人民生活的困苦,並沒有甚麼特別的吸引力;比較起來,還是滿族愛新覺羅的新朝好些。等到新朝的皇帝和權貴,都學好了北京話,而他們會作詩,善書法,前朝的皇帝沒有一個趕得上;把他們當作“異族”的情感鴻溝,也隨着弭沒了。
  滿清統一中國後,安定繁榮,遂於康熙二十二(1683)年,命水師提督施琅興師征台。那時,鄭經的兒子克塽,為台灣的統治者,向滿清投降。
  鄭成功從沒圖自己建立王朝,從沒有自己稱帝稱王的野心,一意只忠於朱明。復明未成,但成為眾所景仰的英雄。傾向明代的人,仰慕他的忠貞;清廷嘉許他的開疆拓土;日本人懷念他們撫育成的孩子,海上冒險事蹟。愛好偶像的鄉土後人,為他建立廟宇,稱為“開山聖王”。

  在廈門,正值颱風欲來。本來平靜的海面,變成濁浪洶湧。我們冒着風雨渡海。
  與廈門一衣帶水之隔,是鼓浪嶼。這“海上花園”,面積僅1.87平方公里。西南海濱的礁石岩洞,受浪沖激,聲如擂鼓,所以得了鼓浪嶼的名字。百多年來,受了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島上有另一種聲音,就是鋼琴聲,先後出過百多音樂家,平均擁有鋼琴之多,全國第一。
  那裏,巍然傲立着鄭成功像,不畏風雨,默然注視着廈門幾度滄桑。


鄭成功像巍然傲立於鼓浪嶼

  要過到那裏,得搭乘輪渡—免費的,只在回程收費;鼓浪嶼的居民不多,猜想要游泳過到廈門,可以省下船票,但願意嘗試的人恐怕很少。
  那個靜謐的小島,像是點綴在近海的一顆明珠,清潔得可愛。島上沒有汽車,免於現代文明的污染,只有供觀光客使用的電池車。
  在以前的年代,島上有幾處領事館,現在已經物歸原主了。
  五百多年的老榕樹,長長的鬚根,說明它的高齡。它曾看到少年的鄭成功,桅檣如雲的水師,擂着鼓揚帆北征,載着昂揚的恢復心志,認真的想挽狂瀾於既倒。然後,蒼老了許多的鄭成功,又率領更少的殘軍歸來,悲愴的駛往海外,經營恢復的基地。再過二十年後,施琅的艦隊,飛揚着“清”字大纛,克復台灣。
  十九世紀裏,遠方來的使者,曾載着福音的種子,散播在岸上的億萬華人的心田裏。他們長久的辛勞,終於有了豐收。
  到了二十世紀,福建的蒙恩者宋尚節,成為神興起“東方的火炬”,火熱的傳揚福音,大有聖靈的能力,引領千萬人歸主。1936年,在那小鼓浪嶼所上,舉開了盛大的全國講經大會,參加者有一千六百多人,為期一個月,從頭至尾,查考了全部聖經,許多人得到造就。據當年參加的人說,許多人一登上渡輪,就感受聖靈強烈的感動,接受基督進心裏。更不知有多少人,曾在那老榕樹的濃蔭下憩息,在那裏讀經,默想?
  七十多年的歲月逝去了。
  今天,踏足在這小島上,追想往事,不勝嚮往,仿佛仍然可以聽到:神的信息,活潑的傳揚出來,會眾浩浩歌唱的聲音,融合着拍岸的海濤,縈迴在松間。
  問起這件舊事,現在已經少人知道了,不過,福音的效果,長在人的心裏,輾轉傳遞下去,如同湧起的浪潮,不會止息。
  聖經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3:11)
  廈門和鼓浪嶼,認記着世事滄桑。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81113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