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8-06-01


肯亞—奧巴馬的祖居地

曲拯民

 

  美國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奧巴馬(Barack Obama)的父親出生並長大於原英屬東非洲的肯亞(Kenya)。二次大戰前,英國將印度視為英國王冠上的一顆大鑽石,那麼肯亞該是王冠上的一粒明珠。

  肯亞的面積是224,961平方英里,等於加州面積再加二分之一。肯亞對英國之重要性也如同加州在美國的地位—氣候溫暖,物產豐富。


白麻(sisal

  肯亞南部有大湖名叫Magadi,具有世界天然純鹼(Soda Ash)即無水碳酸鈉最大的蘊藏量。戰前,中國全國所需要的純鹼俗稱鹼料子,全由英國的ICI公司供應,其來源即Magadi。無水碳酸鈉除了供應英國國內一般化學工業及國防工業如煉油,其用玻璃,肥皂,造紙,紡織等製造業的重要性都不能忽視。
  肯亞還有其他礦產,應以赤金居首位。農產品以咖啡和茶居首,其次畜產品,牛肉和皮革,加上其他兩英屬東非洲烏干達(Uganda)和坦干尼卡(Tanganyika,獨立後改稱坦贊尼亞,Tanzania),這三個區域生產着全世界所需白麻(sisal)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白麻所製的繩索為海上所必需;韌力大,無漲縮性,耐久不爛,絕非他種麻所可取代。美國產棉花除外,東非三地所掌握的棉花,加上印度的出產,英國足可控制全世界的棉花產銷情勢。因此,戰前世界最大的物產交易市場是在英國的利物浦(Liverpool),而不在芝加哥。


Lake Magadi

  1954年我初次到肯亞,那是奧巴馬父親的少年時代,後來我又去過二次,共耽不到一個月。期短印象不多,期遠事多遺忘,但有參考書可查,即東非洲年鑑Year Book & Guide to East Africa-1954),至少在數字上不會有錯誤。
  英國勢力未進入東非洲前,非洲人沒有文字,後來才採用了英文字母和拼音的方法寫成文字Kiswahili。它是今日東非洲海邊一帶的非洲人共同的語言,漸漸成為原英屬東非四個國家通用的標準語言和文字。但各部落仍有自己的方言。例如肯亞就有四十個以上的不同部落。今年(2008)年初肯亞的內亂是起源於其中最大的二個部落(KikuyuLuo)對國家領導權相爭而發生。
  肯亞與中國貿始於1422年,那是東非各地博物館根據阿拉伯文的記載。倘查明史,這必是在明永樂十四年第五次,或十九年鄭和出海時期有民間的船隻自北向南到達今日仍為肯亞第二大港拉謨(Lamu)後設下的貿易基地所在。因此中國瓷器自古即被稱做Lamu。直到近代,東非沿海時有被潮水沖上岸的瓷器破片,此足證一度曾有大量的瓷器沉沒海中。相傳拉謨島上有中國墓地,也曾發現過“中國城”的遺址,並於近代找出明代在拉謨島定居與非洲人通婚所生的後裔。為此,中國政府派有考古人員前往,並在拉謨的港口潛水,正在探測沉船之中。船沉水底由於失火或被葡萄牙人打沉,將來這一段史實必有水落石出之時。
  原來在古時東非各地海岸多是渺無人煙之地,操阿拉伯語的中東人在此設立了許多小邦國,所以中國和東非洲貿易的對象是中東人而不是非洲人。數百年來,肯亞海岸一直為贊濟巴島上伊斯蘭教主(The Sultan Of Zanzibar)領土的一部分。1887年,英國成立東非洲公司(Imperial British East Africa Co.)向教主承租肯亞海岸,以50年為期,自海濱向內地開展十英里為限,每年完納租金一萬英鎊(10,000 Pound)。1885年,英國政府收購了該公司,利誘威脅下英國向內陸發展,並築一條鐵路通向烏干達,於1902年完成。1920年,英國宣佈贊濟巴和烏干達為保護國(Protectorate),肯亞為殖民地(Colony)。坦干尼卡(Tanganyika)本為德屬,第一次歐戰起,英國的海,陸二軍在本地擊敗德軍,逐加佔領。戰後成立了國際聯盟於日內瓦(Geneva)。但國際聯盟不允許英國將坦干尼卡據為殖民地,只允其暫時託管(Trusteeship),候本身具自立條件完備之後許其自立,然後獨立。以上是1950年代奧巴馬的父親離開肯亞前往夏威夷讀書,也是我決定前往東非的同一時期下的東非洲情況。
  自1949到1953年,我原工作於香港,在晚期對天津和青島兩地有輸出。適逢韓戰及“三反五反”運動,貨物需先進後出,遂失掉大半資金。那時適值香港第九屆工展,苦於前途暗淡的環境,我對那些廠商表示自願在取佣方式到非洲給他們開拓新市場。後來經過函件的往來和證實,共代理工廠六間,出口商兩家,以英屬東非洲為限。
  國民政府在澳門有領事館,但不肯簽發護照給香港居民。戰後英國工黨獲勝,在首相艾德禮(Clement Richard Attlee, 1883-1967)領導下的政府是西方國家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並將建交。我以“無國籍”的身分在香港做了“宣誓紙”以六個月為期的商業旅行方式前去英屬毛里裘斯(Mauritius)。我在該地向國民政府在南非洲的總領事館申請了護照,坦干尼卡受英國託管,於二次大戰後自在日內瓦的國際聯盟轉入聯合國的託管委員會。那時中華民國的代表仍為託管委員會的一員。我取得攜資而入以及香港廠商的證件,終獲坦干尼卡政府的移民簽證。既為坦干尼卡的居民,便可在東非洲其他三個地區隨時出入毫無限制。
  1950年代,英屬東非洲的人口不足兩千萬,故不是香港產品的一大市場,而可營的出口貨僅為象牙,是港,澳,廣州一帶雕刻業所需的材料。倘依1948年的人口普查,肯亞的人口在1951年估計如下列:

歐洲人42,000
亞洲人154,000
非洲人5,500,000
共約570萬人

  肯亞除了由英國指派總督外,由議會來協助總督,同時總督也是議會的主席。由此可見英國的殖民地表面上還不失民主風度,但這68名議員半數為官方指定又絕大多數為英國人。
  英國人在此發展了工,礦和至為重要的農業,因為他們擁有最好的土地,生產着咖啡,茶和除蟲菊,品質全是超等的。肯亞全境約四分之三的地區為高原,雖在赤道下,卻終年溫和,即海邊一帶由於海洋溫度的調節和南印度洋的海風頻吹,絕無熱不可耐的感覺。各地的雨量適宜,自每年30寸到50寸不等,故從無乾旱的情事。在內地的高原區寒季也不會上凍。


肯亞首都內羅畢


肯亞山 Mount Kenya

  首都內羅畢(Nairobi)在高原區,海拔約5500尺,其附近直到烏干達境盡是土地膏腴之地,肯亞有國立公園六處,森林保留兩處。首都之北約120英里處有景緻最美,觀光或打獵勝地的肯亞山(Mount Kenya),它海拔17,058英尺。又首都西北約六十英里處的奈瓦沙湖(Lake Naivasha)是觀察鳥類生態最理想的地方,其數量之多可說世無其匹,僅以非洲鶴(Flamingo,正稱火烈鳥)而論,數量可達數萬,翱翔空中洵為奇景。
  歐洲人凡到過雲南省的都說首都奈路比很像昆明的氣候。


火烈鳥 Flamingo


奈瓦沙湖(Lake Naivasha)是觀察鳥類生態最理想的地方

  代香港廠商在坦干尼卡所做出的訂單其量已超出想像,三個月後便首途肯亞。
  我在兩地交界上進入馬賽(Masai)的區域觀光一天,同時有觀察野獸生態之便。馬賽人是遊牧民族,唯不必逐水草而居。
  馬賽人取樹枝,乾草,泥巴加牛糞建屋,多數半入地下。赤道高原下,冬夏本不分明,半穴居狀態有日間不熱,夜間不冷之益。他們取牛血加奶混合而飲,用葫蘆當容器,隨身攜帶。彩珠項串是重要的裝飾,男女皆同。男子日間外出牧放必攜鋼矛和牛皮盾牌,作為防身之器。舞蹈應是唯一娛樂。若為集體,男女對列,必為求愛或擇配而為。中國史詩中記有“詩言其志,歌詠其聲,舞動其容…”然馬賽人沒有文字,更談不到詩歌,故遠不及商,殷社會狀態。二次大戰時,英軍兵營人手不足,向他們徵僱勤務兵,使着制服,學英語,從西習,但於戰後回來,依舊部落生活。


馬賽人的舞蹈

  為了陸上觀光,搭公車去蒙巴沙(Mombasa),它是肯亞第一大港。我到商會,做出訂單,並在此地找到一位華人中年徐姓夫婦,業鑲牙及假牙製造。據告:全市除了他夫婦外,在港口的船塢有來自香港的工人約二十戶,皆短期合同性質,此外並無其他中國人,甚至首都內羅畢也沒有中國人,但在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邊的Kisumu城僅有一位單身王姓的中年人。
  火車離開蒙巴沙,漸漸進入高原地區,令人有秋高氣爽之感。
  入內羅畢市,如同進入歐洲的一個小城市。
  夜飯後,我從旅館走出,正在呆看一間書店的櫥窗,夕陽殘照下,路上絕少車輛,正詫異間,忽然有人拍肩,見是一名歐洲人。他對我說,須知七時後此地已開始宵禁,應即返回旅館。我問他何以知道我的姓氏?他說:“你在毛里裘斯我已知道你。兩個月後,我返回坦干尼卡,始知我的行蹤已在英情報局監視之中。原來那時肯亞高原正鬧着Mau-Mau運動,但此與中國的毛(Mao)姓毫無關係。此運動以Kikuyu族為首,是一個對歐洲在此移民索回土地的運動,方式是暗中突擊,殺人放火。英國情報局深慮外來的支持會有火上澆油的惡果,所以對異鄉旅客加以監視。
  我在內羅畢找到幾家客戶。其中的一間成為我後來興建染織廠的最大股東,他們是印度孟買移此商人的第二代,此是後話。次日下午,我去郵區寄信,見一般歐洲人腰間若不佩手槍,必背着獵槍,始知Mau-Mau運動對歐洲人威脅的深度。
  我被邀到一個在內羅畢市郊家庭去喝下午茶,主人是一對年老退休的夫婦。老頭兒自稱曾任職英海軍,官階准將(Commodore),戰前每屆艦隊“巡行”遠東各地,他必前去古玩舖。他有一個房間滿滿地擺列着中國和日本古物。瓷器是最易認得出的宋瓷(celadon or lung chuan)。因南宋時在浙江龍泉生產因此得名,永樂藍花瓶(Persianblue)和成化五彩花瓶,皆應為真品。他的搜集中最珍貴的是一串翡翠朝珠,顆顆鮮綠,間有白雲狀紋,為我平生所僅見。所搜集的古畫不算,以上珍品今日應該價值連城了。


宋瓷 celadon

  從他夫婦的口中知道,英國駐印度的陸軍和一般海軍高級官佐,退休肯亞和務農的人不在少數。
  某星期日下午我去郊外一農家參加禮拜聚會,人數近百人,見男性腰間多佩手槍。會後有茶點,談話中方知信徒多為農人,來自南非或原東南亞各英屬地公務員和自印度撤退後退休的軍人,其中祖籍荷蘭,蘇格蘭,愛爾蘭等。這座樓房的後園廣大,全部是各色各類別正在盛開的玫瑰,會中窗戶全開,玫瑰的芳香陣陣吹入大廳。
  玫瑰,即月季花,是今日肯亞一重要輸出品,馳名歐洲。
  我前去Kisumu訪問了這位王姓中國人。原來他在一個國際性的馬戲團擔任中國人員的翻譯兼領隊。這個馬戲團在西班牙上演的時候正逢上德軍攻佔了法國。馬戲團為了躲避戰爭,前往非洲各地演出。1943年正在比屬剛果某市上演,忽逢暴風雨,戲團的大棚倒下致觀眾有多死傷。當地法庭判罰鉅款,馬戲團宣告破產。由於言語上的便利,全體決定前來英語區的烏干達,然後各自擇地謀生,有的前往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王君則定居肯亞的湖邊小城Kisumu


喬莫·肯雅塔 Jomo Kenyatta

  王(瑞之)徐(連雲)於肯亞獨立(1963)之前先後返回中國,此後肯亞全境除了在蒙巴沙船塢工作的臨時工人已無華僑蹤跡。
  其他東非洲的華僑也同,對獨立後的政府缺乏信心,凡在其他地方有出路的便徐徐離開。
  1963年肯亞實行自主,次年獨立,這位被英當局控告與定罪由於領導Mau-Mau運動,Kikuyu族的領導人初被監禁後幽禁共八年的喬莫·肯雅塔(Jomo Kenyatta, 1893-1978)先任首相,繼為總統。高瞻遠矚的Jomo Kenyatta未基於個人恩怨,決定留任有才幹和經驗的英籍公務員,卒使肯亞成為非洲新興國家中經,政方面最穩定的一個。

肯亞自治與獨立後的紀念郵票 (Jomo Kenyatta 初任首相,後為總統)


 


奧巴馬 Barack Obama

  奧巴馬的父親幼年所受的教育和環境似與Jomo Kenyatta相差不多:初為伊斯蘭教繼受基督教或天主教人士的支持到西方讀書,後來同娶西婦,終於離異,於學業完成後返國效力。Jomo Kenyatta是前赴英國,並在英國和歐洲工作較久,一共十五年。
  奧巴馬年近九十的祖母迄今健在家鄉Kogelo。這位不識字,不知出生年月日,住在鐵皮房頂小屋裏被大家稱為Mama Sara的老人,是否在孫兒坐上美國總統寶座以後成為白宮的貴賓?
  這是奇蹟!足令全世界上的人刮目相待。
  奧巴馬若能改正美國政府過去對世界問題的錯誤方向,成為世界和平的維護者,更將成為一奇蹟!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80614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