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書香陣陣 ✐2005-04-01


讀書樂

詩篇綜讀

蘇佐揚著  基督教天人社

 

  許多年前,我就喜歡唱天人詩歌。經過許久的顛沛流離,也包括靈命上的起落,有些至今還記得詞和調,不知不覺就在口中或心裏唱着,得着不少幫助。約在那時候,跟朋友談起這詩的作者。他說:“這些詩歌宋尚節佈道的時代就普遍唱了,作者不可能仍在人間。”作為井底之蛙,我只能同意接受當真。
  在新加坡,有機會見到天人詩歌的作者,蘇佐揚牧師。他只是半百青春:以為其人在天上,原來是在人間!免不了相與大笑。後來,才知道:他與宋尚節博士“同工”的故事,是當他還是十五六歲作孩子的時候,常在宋的佈道會中司琴,可見其天賦恩賜的高。
  陸續看過他的專著和短文,頗欣賞他隨手拈來就有韻的藝術,知道他是一位詩人。

  詩人-牧師,是好的配合,也是好的裝備。明顯的,今天教會通常用的聖詩,大部分是教牧的手筆。大家都知道的,有馬丁路德,英國近代聖詩之父華慈,約翰.紐屯,和約翰及查理衛斯理兄弟,在聖詩歌唱和教導上都有極大的貢獻。也不能忘記英國詩人,後來作倫敦聖保羅座堂的牧師但恩(John Donne),當然,他家喻戶曉的名言說:“沒有誰是孤島,全然獨立。”(“No man is an Iland, intire of it self.”)這適用於詩歌和讀書,同是聖徒相通。
  這不能不想起另一個約翰,是晚了許多年,東方的蘇佐揚(John Su)牧師。

  蘇牧師是詩人,我猜想他會特愛詩篇。

  半個多世紀前,他曾寫過一本詩篇手冊。當時,他就立願,希望“將來能夠出版每一篇的解釋”(一:頁1)。五十年來,他不曾放棄這努力的方向。結果,1997年有詩篇綜讀第一集的出版;到2004年完成了第三集。這不僅作者欣慰,也是讀眾所樂見的。

  詩篇綜讀的特點,是把每篇分為二部分:靈修與研究。這是有創見的作法。因為一般的著作,有時作者為了適應讀者的興趣,或是作者自己缺乏學術修養,就任意曲解聖經,說是“靈意”解經,實在是私意解經,東扯西拉,隨便拼湊些經文,而不知所云,仿佛是屬靈術語迷霧。又有人轉講“學術”,儘是些知識,枯燥乏味,如果說是造就人,真不知如何造,如何就,讀了只不過叫人自以為知,自高自大,得不到實際益處。本書作者能夠把這兩方面平衡,是頗不容易的。
  論到詩篇綜讀的寫法,作者說:

是把每一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靈修之部”,將每一篇詩篇加以解釋對基督徒人生指導與幫助。第二部分是“研究之部”,這研經部分讀者如有時間,不妨一同研究,如時間不足,亦可不必研讀。因為這“研經”部分包括:1.原文解經。2.難題的研究。3.翻譯文字的檢討。4.神學思想的分析等。(一:頁4)

  作者不是像尋章摘句的職業文士,把“原文”如何如何拿來唬人,愚弄人;而有助於對經文的正確全面了解。例如:在第三十篇的標題說明,指出不該是獻“殿”,而以獻“宮”為當,因為那時聖殿還未建成(一:頁154,參歷代志上15:1,17:1);自己的安逸,使他心中不安,而想到神的恩典,較為合理。所以不能對理性和知識完全拒棄。
  還有,在每一篇的後面,附有一首天人經文短歌,有的是是數首(第一百十九篇有七首短歌),大多是那一詩篇的中心意思(一:頁5),使人樂於反復唱誦,耳目並用,能夠增加記憶,是教育的好方法。
  研究詩篇,雖然可能不是最容易的,但絕不是不重要的。彼得說:“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15)這準備的工夫,就是神學知識上的裝備。

  我常羨慕擅場音樂的人。因為他們常是耳朵好,辨音靈敏,學習語文的時候沾盡方便。蘇牧的音樂造詣,當然是教會中皆知的。他收藏了許多不同語文譯本的聖經,用以參考比較。這是作研究的人該有的態度;絕不容許自以為是,閉門造車,以至敝帚自珍,那對自己不是謙虛,對讀者更不會是好事。本書顯明出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所下的工夫,博采周咨,務求榮耀主,也不負讀者。
  說到音韻與文字的關係,善音韻的人,在所寫的文章中,自然流露出來,讀來感覺順暢;連不出聲默讀的時候,也是如此。不過,更進一步的是,作者在每篇中,把全文分段,每段加小標題,而且有音韻。這樣,讀的時候容易讀,不至於枯燥;讀後容易記憶。只是為了押韻,偶見牽強的地方,也是難免的,幸而是極少見的。不過,千篇一律,未免會覺得有協單調。至於以後的晚進,想要東施效顰,是學不來的,也許反增其醜。也因為愛好音樂,筆者還收集了以色列樂器的圖畫,附在書中,有助讀者了解,自然是好事。

  詩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所以前賢時人,多用來幫助習學禱告和讚美。不僅如此,英文詩篇,也曾影響詩的寫作。近人所作的詩,許多是拮屈敖牙,難讀而沒有快感,更談不上提昇性靈了。世風與靈命的低落,不是沒有原因的。解決的辦法,是誦讀詩篇,可以滌蕩人心中的塵垢;讀習本書,可以助益寫作。
  作者到底不復是昔日少年了。八十多歲的人,寫這樣的巨著,自然是不容易的,他自己比為“生產的艱難”:先是大病,繼有視力的問題。總算靠神的恩典,完成了本書,使讀詩篇的人,可容易多了。感謝主恩。我們還要禱告,求神興起更多寫作的人來,繼續作文宣聖工。阿們。(文中旴)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50431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